原標題:
據俄媒體報道,普京總統在訪問中國並出席上海亞信峰會期間,中俄雙方並不會就人們期待已久的天然氣協議簽單。“中俄兩國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遠非親密無間”的觀點再次在互聯網上出現。但在筆者看來,中俄天然氣合同暫未簽單雖屬意料之外,實則在情理之中。中俄間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高水平的密切合作關係並不會因此而受到影響。
一是從此次訪華的時機與議程來看,普京訪華“為求合作,而並非簡單求援”。近期的烏克蘭危機使俄面臨著西方多重壓力,無疑這將促使中俄進一步加強合作,尤其為雙方在經貿能源領域的合作提供了契機。然而,簡單地認為俄會向中國經濟求援,未免有些短視。當前中俄兩國關係深入發展,是國際大格局變化下的歷史必然,同烏克蘭危機並無太多直接聯絡。
二是就此次普京訪華達成的合作內容看,儘管備受外界矚目的天然氣合同暫未簽署,但經濟合作只是中俄雙邊關係中的一部分,其合作進程順利與否並不對中俄關係造成實質性影響。套用俄羅斯專家卡申的觀點,“此次普京來訪的大規模代表團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是對中俄雙方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步入新階段的最好例證”。應該看到,以普京出席亞信峰會為標誌,中俄近期互動頻繁,奪人眼球,從《中俄關於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新階段的聯合聲明》到“海上聯合—2014”軍事演習,以及在開展和平利用核能、民用航空、航天基礎技術研究、空間對地觀測、衛星導航、深空探測和載人航天等領域新的突破性合作,更加值得關注。
三是從國際政治現實來看,儘管當前協議未簽訂,但“親兄弟明算賬”,“買賣不成仁義在”。這反而反映出雙方關係務實、理性的一面。經濟合作有其自身規律,並不應過多受其他因素的干擾,尤其是突發事件、政治因素的影響,對國家利益而言,更是如此。事實上,中俄天然氣合作雖然一直伴隨著波折與質疑,然而兩國關係“波瀾不驚”,不斷向縱深發展。筆者認為,中俄關係不求表面的轟轟烈烈,而更注重內在的扎紮實實,正所謂“寧靜致遠”。在5月20日兩國元首共同簽署的聯合聲明中,明確提出“建立全面的中俄能源合作夥伴關係,進一步深化石油領域一攬子合作,儘快啟動俄對華供應天然氣”,這無疑是對人們期待的天然氣合作最好的詮釋。▲(作者是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