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教育圖文 >

中國教育十年發展路: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發佈時間:2012年11月08日 09: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婦女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教育十年發展路: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義務教育免費讓每個孩子公平成長

  “兩免一補”讓更多兒童回歸課堂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兒童受教育權得到充分保障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保證人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機會”“讓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學上好學”,這是黨和國家的鄭重承諾。

  曾經,一雙雙渴望的眼睛,無奈止步課堂外,讓人痛心;如今,一張張幸福的笑臉,快樂坐在教室,讓人欣喜。

  十年間,中國教育已取得長足進步。

  再窮不能窮教育

  2008年9月1日,全國城鄉義務教育階段1.6億學生的學雜費全部免除,這意味著中國全面實行了免費義務教育。

  “免費”,讓許多孩子,特別是貧困家庭兒童圓了上學夢。

  1986年,我國制定《義務教育法》,明確提出: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國家對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免收學費。經過不懈努力,2000年,我國實現了“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以下簡稱“兩基”)的目標。但是,受各種條件限制,當時在西部一些地區,義務教育的普及程度還比較低,實現“兩基”的任務依然艱巨。

  越是艱難困苦,越不能退縮,在神州大地的藍天下,中國教育邁著步伐毅然向前。2004年《國家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2004—2007年)》在西部打響。經過4年艱苦卓絕卻卓有成效的努力,到2007年,如期完成西部“兩基”攻堅,西部地區“兩基”人口覆蓋率達98%;各省份初中毛入學率超過規劃提出的90%。西部“兩基”工程的實施,充分保障了貧困地區孩子的受教育權利,加快推進了“兩基”的全面實現。

  再窮不能窮教育,10年來,一項項舉措,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越來越多兒童的受教育權得到保障。

  2006年,國家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為在西部農村率先實施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提供了法律保障。這項政策惠及了5000多萬名西部農村中小學學生,使近20萬名因貧困輟學學生返回學校。

  蔣波出生於廣西桂林市灌陽縣的一個農民家庭,全家年收入不足2000元。2006年,受益於“兩免一補”政策,在初中階段減免了學雜費、書費,每學期還領取60元的補助,最後順利圓了讀書夢。

  2007年春,“免雜費、免書本費、逐步補助寄宿生生活費”的惠民政策,推廣到中東部地區40萬所農村中小學的近1.5億名學生,照亮了億萬家庭。

  據相關統計顯示,中央、省級財政專項補助在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中所佔的比重已由2005年的21%提高到2007年上半年的近30%。學生及家庭的負擔得以減輕,保證了農村義務教育的全面實施,農村娃歡歡喜喜進學堂的情景隨處可見。

  2008年秋季學期起又一重大舉措讓人民感受到國家對兒童教育的重視,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在全國範圍內全面實施,惠及面覆蓋全國2.59萬所城市中小學的2821萬學生。這一年,中國教育完成了百年夙願,全國實現了城鄉義務教育免費,免費義務教育政策從根本上保障了兒童受教育權。

  城鄉差距逐漸縮小

  10年來,“有學上”的任務已基本完成,在新的起點,“上好學”是兒童教育面臨的另一個問題。

  一直以來,很多地區教育質量一直受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校際之間資源配置的較大差距而影響。同一片藍天下,讓兒童平等接受教育,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呼聲。

  在呼聲中,又一惠民政策為保障兒童平等受教育權增添了一抹亮色。2006年針對農村地區尤其是邊遠山區教師素質不高、補充困難等問題,教育部等四部門啟動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公開招聘高校畢業生到縣以下農村學校任教,引導高校畢業生從事農村義務教育工作。

  “老師,我很喜歡你的課,謝謝你!”雲南省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先鋒中學學生賀艷青,給學校新來的特崗教師董雙雪寫了這樣一張字條。“有時,學生會為我輕輕拍掉衣服上的粉筆灰,我感到很溫暖。”從雲南大學畢業後,董雙雪和130個特崗教師一起通過考試來到尋甸山區學校任教。參與特崗教師招聘的尋甸縣教育局幹部老郭非常激動,他説,獲聘的大學畢業生素質都比較高,適應能力也很強,他們會給邊遠鄉村的孩子帶來很多新變化。“我們的農村娃終於有了好老師!”

  教師引進來了,如何留住?2009年起,國家實施了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績效工資改革,確保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2010年、2011年,中央還安排資金20億元,專門用於改善邊遠艱苦地區農村教師週轉宿舍條件。各地也都開展了改革工作,農村教師收入得到保障。6年來,國家特崗計劃共招聘23.5萬名特崗教師,赴22個省區、1023個縣、2.8萬所農村學校任教。服務期滿特崗教師連續3年留任比例均達87%以上。

  寬敞的教室、豐富可口的午餐……這一幕幕,在學校,已然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兒童正在享受著一項項惠民工程所帶來的實惠。

  2001年~2005年,中央和地方政府累計投入約430億元實施全國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惠及全國6萬所中小學,基本消除了危房校捨得安全隱患。

  2004年~2007年,100億元被投入農村寄宿制學校改造工程,覆蓋了中西部950多個縣,滿足了200萬名新增學生的就學需求,197萬名學生的寄宿需求……

  這些舉措的實施極大地改善了學校的辦學條件,有效地縮小了義務教育的區域、城鄉以及校際之間的差異。

  讓更多女童回歸課堂

  “免了學雜費,省下了幾百塊錢,減輕了我們家長的負擔,也可以讓孩子少遭點罪了。”進城務工人員子女韋金磊的母親這樣説,小金磊從此再也不用像以往那樣利用課餘時間撿拾舊報刊和飲料瓶來換錢攢學費了。他的課餘時間開始充滿歡歌笑語,他將與城裏孩子一起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共浴義務教育普惠制的陽光……

  小金磊只是眾多隨遷子女的一個縮影。據統計,2007年,中國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大約有1.5億人,隨遷子女大約600萬人,還有約2200萬人留在家鄉,他們佔整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的17%。

  當這一龐大的流動人群在為兒女的教育問題擔憂時,黨和國家及時向他們伸出了援助之手。

  近年來,黨和國家根據“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的方針,各地積極採取措施,使進城農民工子女就學保障狀況得到很大改善。 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頒布以後,地方政府又紛紛制定和出臺了一些相關政策和措施:取消流動兒童進入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公立學校就學的借讀費,把流動兒童的義務教育納入到城市整體教育發展規劃中等。

  10年來,黨和國家對兒童教育支持的金額一年比一年大,支持的項目一年比一年多,兒童入學率也一年比一年高。

  法律是保障兒童受教育權的最好措施。2006年《義務教育法》修訂案裏,從法律的層面保障了進城務工子女接受教育的權利。隨後,配套政策相繼出臺,保障體系日趨完善。

  2012年9月6日,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介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有關情況時透露,目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79.4%是在公辦學校就讀。應當説現在初步解決了隨遷子女在城市接受義務教育的問題。

  女童是弱勢兒童群體中的弱勢。在農村,受家庭貧困和陳舊觀念的影響,女童失學率、輟學率比例偏高。

  “春蕾計劃”為幫助女童應際而生。

  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彭陽縣蘭天秀出生在一個農民之家。因家境貧寒,就要上三年級的蘭天秀只好輟學回家。輟學後,每天看到同齡的孩子背著書包去上學,蘭天秀的眼裏無數次地涌出淚水:“我想上學!”正當蘭天秀處在失學的陰影時,“春蕾計劃”向她伸出了溫暖的援助之手。

  蘭天秀是幸運的,但不是唯一的。從1989年起,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發起並組織實施“春蕾計劃”以來,截至2007年,這項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女童重返校園的社會公益事業已經募集到6億多人民幣,幫助170多萬女童回到課堂。

  10年來,“教育免費”、持續加大義務教育資金投入以及向貧困地區傾斜的一系列惠民之舉,不僅僅保障了兒童的受教育權,更為兒童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堅信,中國兒童的未來一定更加美好。(撰文 記者 王慧瑩)

熱詞:

  • 義務教育
  • 教育
  • 十年
  • 教育發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