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搜索

科學發展 鑄就輝煌

作者:馬建堂 國家統計局局長    來源:《求是》  期號:2012年第12期

發佈時間:2012年11月04日 14:16

我們還有許多經濟增長潛力沒有發揮出來,關鍵是要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
分享
分享
收藏

喜迎十八大

央視網特別報道

這十年,是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十年,是人民生活明顯改善的十年。央視網推出喜迎十八大專題報道。 [詳細]

寄語十八大

央視網十八大報道特別呈現

美好的未來由黨和人民共同書寫,在這裡,請寫下你對十八大的寄語。央視網《寄語十八大》開欄。 [詳細]

黨的十六大以來的10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10年;是積極應對國際形勢深刻調整,國內發展日新月異的10年;是戰勝各種風險、困難和挑戰,經濟總量實現歷史跨越的10年。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國民經濟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明顯改善,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國際地位顯著提高,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一、國民經濟連上新臺階,社會生産力和綜合國力顯著提升

十六大以來的10年,國際環境波詭雲譎,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肆虐全球;國內非典、雨雪冰凍災害、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災害和重大挑戰接連不斷,經濟形勢的複雜性和宏觀調控的艱巨性空前加劇。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砥礪奮進,堅持科學發展,實施正確而有力的宏觀調控,國民經濟實現快速增長。2003—2011年,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實際增長10.7%,其中有6年實現了10%以上的增長速度,在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最嚴重的2009年依然實現了9.2%的增速。這一時期的年均增速不僅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3.9%的年均增速,而且高於改革開放以來9.9%的年均增速。經濟總量連續跨越新臺階。2011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達到47.2萬億元,扣除價格因素,比2002年增長1.5倍。經濟總量居世界位次穩步提升。2005年國內生産總值超過英國和法國,居世界第四位;2008年超過德國,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的貢獻不斷提高。特別是2008年下半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在世界主要經濟體增長明顯放緩甚至面臨衰退時,我國經濟依然保持了相當高的增速並率先回升,成為帶動世界經濟復蘇的重要引擎。我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的份額由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平均貢獻率超過20%。在經濟總量穩步增長的同時,人均國內生産總值也快速增加。2011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産總值達到35083元,扣除價格因素,比2002年增長1.4倍,年均增長10.1%。按照平均匯率折算,我國人均國內生産總值由2002年的1135美元上升至2011年的5432美元。

二、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和競爭力明顯增強

十六大以來的10年,黨中央始終堅持把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目標和戰略舉措,始終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主攻方向,堅定不移調結構,腳踏實地促轉變,從“快字當頭”到“好字優先”,我國結構調整不斷邁出新步伐,經濟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明顯增強。三次産業協同性增強。農業基礎穩固、工業生産能力全面提升、服務業全面發展的格局逐步形成。2003—2011年,第一産業年均增長4.6%,第二産業年均增長11.9%,第三産業年均增長11.1%,均保持較快發展態勢。製造業大國地位初步確立。按照國際標準工業分類,在22個大類中,我國在7個大類中名列第一,鋼鐵、水泥、汽車等220多種工業品産量居世界第一位。據美國經濟諮詢公司環球通視數據,2010年我國製造業産出佔世界的比重為19.8%,超過美國成為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等新興産業蓬勃發展,成為經濟增長新亮點。服務業不斷發展壯大。2011年,服務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上升到43.1%,比2002年提高1.6個百分點。信息服務業、快遞業等現代物流業、商務服務業、高技術服務業等迅速發展,服務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帶動作用日益凸顯。需求結構明顯改善。在國家擴大內需戰略的帶動下,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顯著增強。尤其是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中,內需的強勁增長有效彌補了外需的不足,對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2011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2002年的92.4%提高到104.1%,外需貢獻率則由2002年的7.6%轉為負4.1%。城鎮化步伐明顯加快。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首次突破50%,達到51.3%,比2002年提高12.2個百分點,我國城鄉結構發生歷史性變化。區域結構不斷優化。主體功能區建設初見成效,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等區域發展戰略向縱深推進,區域間産業梯度轉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潛力不斷釋放。

三、基礎設施和基礎産業發展實現新飛躍,經濟發展的基礎和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十六大以來的10年,黨中央不斷加強和完善基礎設施和基礎産業發展,突出重點,優化佈局,夯實發展基礎,破解瓶頸制約,基礎設施和基礎産業發展成績斐然。農業基礎不斷鞏固和加強。國家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堅持把“三農”問題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有效克服了自然災害頻發的不利影響,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穩步提高,特別是取消農業稅、實施農業補貼,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生産積極性。2011年,糧食總産量達到57121萬噸,比2002年增長25.0%,年均增長2.5%,連續5年穩定在5億噸以上,實現半個世紀以來首次“八連增”。近年來,我國穀物、肉類、花生、茶葉、水果等農産品産量穩居世界第一位。固定資産投資特別是基礎設施和基礎産業投入快速增長。2003—2011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累計完成144.9萬億元,年均增長25.2%;其中,基礎設施投資25.7萬億元,2004—2011年年均增長21.9%。投資規模之大、增速之快為歷史所少有。青藏鐵路、京滬高鐵等一批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項目建成投産,西氣東輸、南水北調、長江三峽等重大工程進展順利。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國家實施了4萬億投資計劃,主要投向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形成了一批利於長遠發展的優良資産,增強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後勁。能源生産供應能力穩步提高。2011年,我國能源生産總量達到31.8億噸標準煤,比2002年增長1.1倍,是世界第一大能源生産國,能源自給率在90%左右。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由2002年的7.3%提高到2011年的8.0%。水電裝機規模居世界第一位。交通運輸能力持續增強。鐵路迎來了史無前例的跨越式發展,高速鐵路從無到有飛速發展,生産出時速高達350公里的動車組,標誌著我國鐵路運輸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五縱七橫”國道主幹線和西部開發8條公路幹線建成。截至2011年,鐵路營業里程達到9.3萬公里,比2002年增長29.6%;公路里程達到410.6萬公里,增長1.3倍,其中高速公路8.5萬公里,增長2.4倍;民用航空航線里程達到349.1萬公里,增長1.1倍;港口吞吐量連續7年保持世界第一。郵電通信業蓬勃發展。傳統業務穩步發展,固定及移動電話用戶數快速增加。2011年,固定電話年末用戶達到28512萬戶,比2002年增長33.1%;移動電話年末用戶達到98625萬戶,比2002年增長3.8倍。新興業務不斷發展壯大,快遞等新興業務不斷涌現,3G移動用戶迅猛發展,互聯網規模快速壯大。2011年,互聯網上網人數達到5.1億人,穩居全球第一。

四、對外經濟和對外貿易實現新跨越,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得到進一步拓展

十六大以來的10年,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世界經濟結構加快調整,全球經濟治理機制深刻變革。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黨中央緊緊抓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機遇,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衝擊和挑戰,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不斷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努力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我國經濟同世界經濟的互動和依存不斷增強,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空前提高。進出口貿易規模不斷擴大。2011年,進出口總額達到36421億美元,比2002年增長4.9倍,年均增長21.7%。其中,出口額18986億美元,增長4.8倍,年均增長21.6%;進口額17435億美元,增長4.9倍,年均增長21.8%。進出口總額躍居世界第二位,其中貨物出口額居世界第一位,貨物進口額居世界第二位。進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在出口總額中,工業製成品佔比由2002年的91.2%提高到2011年的94.7%,機電産品由48.2%提高到57.2%,高新技術産品由20.8%提高到28.9%。與此同時,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進口快速增長,大宗資源能源産品進口規模不斷擴大。利用外資規模躍居全球第二。2003—2011年,全國累計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7164億美元,連續多年成為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全球排名也上升至第二位。對外投資從無到有,“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2003年,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只有29億美元,2011年增加到601億美元,比2003年增長19.7倍。

五、人民生活持續獲得新改善,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多改革和發展的實惠

十六大以來的10年,黨中央堅持民生優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人民生活明顯改善,人民群眾享有的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全體人民切實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城鄉居民收入快速增長。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2002年增長1.8倍,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實際增長9.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977元,比2002年增長1.8倍,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實際增長8.1%。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增速超過1979—2011年7.4%的年均增速,是歷史上增長最快的時期之一。其中,2010、2011年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連續兩年快於城鎮,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縮小。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改善。2011年,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分別為36.3%和40.4%,比2002年分別降低了1.4和5.8個百分點。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2.7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8.2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36.2平方米,增加9.7平方米。主要耐用消費品擁有量大幅增長。2011年底,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戶擁有家用汽車18.6輛,比2002年底增長20.1倍;擁有移動電話205.3部,增長2.3倍;擁有家用電腦81.9台,增長3.0倍。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戶擁有電冰箱61.5台,增長3.1倍;空調機22.6台,增長8.9倍;移動電話179.7部,增長12.1倍。2011年,全國電話普及率達到94.90部/百人,比2002年提高1.8倍。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初步形成了以社會保險為主體,包括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安置、住房保障和社會慈善事業在內的社會保障制度框架。2011年末,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城鎮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28391萬人、47343萬人、14317萬人、17696萬人、13892萬人。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並開展試點,2011年末全國列入國家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地區參保人數3.3億人。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開始啟動。全民醫保體系初步形成,13億城鄉居民參保,其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從無到有,從有到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全覆蓋,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建立。2011年末,2277萬城市居民和5306萬農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分別比2002年增加212萬人和4898萬人。農村貧困人口不斷下降。以低收入標準測算,農村貧困人口從2002年末的8645萬人下降到2010年末的2688萬人。2011年,中央決定將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2010年不變價)作為新的國家扶貧標準,比2009年提高92%,按照新標準,年末農村扶貧對象為12238萬人。把更多農村低收入人口納入扶貧範圍,這是社會的巨大進步。

六、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取得新突破,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增強

十六大以來的10年,黨中央始終堅持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相協調,不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科教文衛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全面實行城鄉免費義務教育,教育公平邁出重大步伐。國民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升,國民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9年以上。科技投入持續增加,科技發展成果豐碩。2011年,全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8610億元,比2002年增長5.7倍,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由1.07%上升到1.83%。重要科學前沿和戰略必爭領域取得了一批重大創新成果。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系統“天河一號”研製成功,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創下了5188米的下潛紀錄,百畝超級雜交稻試驗田畝産突破900公斤,嫦娥一號、二號探月衛星成功發射,神舟五號、六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特別是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八號飛船先後成功發射並順利交會對接,成為我國載人航天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衛生工作成效顯著。成功應對了突如其來的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情。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進入實質性啟動階段。文化、體育事業不斷進步。特別是成功舉辦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實現了中國人的百年夢想,極大提升了我國的國際影響力。

七、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得到空前重視,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十六大以來的10年,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成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黨中央堅持不懈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綱要第一次把節能減排列為約束性指標,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節能降耗取得明顯成效。2011年,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比2002年下降12.9%。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控制。2010年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5年分別下降12.45%和14.29%。  

十六大以來的10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走過了極不平凡的偉大歷程,經濟社會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征程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這些偉大成就來之不易,是黨中央科學決策、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國各族人民齊心協力、頑強拼搏的結果。這些偉大成就,充分證明我們黨是偉大、光榮、正確的黨,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惟一正確道路;進一步凝聚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進一步增強了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再鑄輝煌的信心。

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和改革開放的攻堅階段,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臨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特別是我國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支撐經濟高速增長的優勢有所弱化,經濟增長面臨的資源環境約束增強,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較多等。我們既要堅定發展信心,又要增強憂患意識,未雨綢繆,堅持用發展和改革來解決前進中遇到的問題。

承前啟後,繼往開來。黨的十八大即將召開,中國共産黨的歷史即將掀開新的篇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即將踏上新的征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即將展現新的前景。我們堅信,只要全國各族人民始終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就一定能夠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 追究責任

參與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 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