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新聞分析:現階段我國颱風預報處於何種水平?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6日 20: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北京8月6日電(記者林暉)雙颱風“達維”和“蘇拉”帶來的風雨還未在我國完全散去,又一個強熱帶風暴“海葵”正向浙江東部沿海逼近。面對颱風這樣一種破壞力極強的災害性天氣系統,有效防禦的關鍵是及早對颱風移動路徑和強度作出準確預報。那麼,現階段我國颱風預報水平如何呢?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陳振林介紹,我國已基本建成高時空分辨率的颱風立體監測體系,自主研發的風雲系列氣象衛星、多普勒天氣雷達觀測網、高密度地面自動站、高空探測以及移動觀測等設備和技術能對颱風開展全方位的實時監測,為颱風業務和科研提供第一手資料。

  先進的觀測設備讓千里之外的颱風“無處遁形”: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的雙星加密觀測模式可以每15分鐘獲取最新颱風監測圖像;沿海已建成的無縫隙多普勒雷達站網每6分鐘就可獲取颱風的實時監測信息;我國已建成的36181個自動氣象站中,包含海洋(海島、船舶、石油平臺)站139個,浮標站18個,可以每10分鐘(廣東等地可密集到每5分鐘)採集風向、風速和降雨信息……

  “近幾年我國也針對登陸颱風逐步開展了外場觀測試驗,移動GPS探空、移動多普勒雷達、移動風廓線、移動自動站等豐富了颱風監測手段,彌補了關鍵區域監測站點時空分辨率的不足。”陳振林介紹,這不僅有效提高了颱風的現場觀測和預警服務能力,同時也為相關科研積累了寶貴的資料。

  由於颱風監測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數值預報模式的不斷發展,近20年來,我國颱風預報業務能力取得了持續而穩定的進步:

  ──颱風定位時次逐步提高。從2006年開始,中央氣象臺將登陸颱風定位時次從原先的每3小時提高到每1小時。

  ──颱風業務預報時效不斷延長。2001年之前中央氣象臺只發佈24-48小時時效的颱風路徑和強度預報,2001年開始將颱風預報時效延長至72小時,2009年又延長至120小時預報。

  ──颱風路徑預報準確率邁上新臺階。2007年至2011年,中央氣象臺24-72小時颱風路徑預報誤差平均值分別為114、190、287公里,和20年前相比,24小時路徑預報誤差減少了80至100公里,48小時路徑預報準確率和當年24小時預報準確率相當,72小時路徑預報準確率甚至比當年48小時路徑預報準確率還高。

  “目前,我國颱風路徑預報和國際水平基本相當。”陳振林表示,隨著颱風預報水平的提高和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災害防禦機制不斷完善,颱風防災減災成效將日益顯著。

熱詞:

  • 預報誤差
  • 預報準確率
  • 颱風預報
  • 風廓線
  • 觀測試驗
  • 浮標站
  • 業務預報
  • 颱風路徑
  • 達維
  • 登陸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