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專家稱極端天氣可預報性低 城市承載能力待提高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3日 02: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朝陽區姚家園路鐵路橋下,一電動車司機試圖推車涉水過橋洞。本報記者任峰濤攝

  本報訊昨天白天,整個華北北部都被強降水收入“麾下”,內蒙古、河北、天津等地接連遭受大雨“洗禮”。北京也在昨天迎來了61年來最大一次降水過程,雨水瓢潑。

  和此前突然發生的強對流天氣過程不同,由於此次降水範圍廣、尺度大,因此更容易把握。據了解,市氣象臺早在7月19日就已經預測到此次降水過程並對外發佈此次暴雨的預報。

  “此次降水過程應該説是效率比較高的短時強降水。”北京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孫繼松説,此次影響北京的西南暖濕氣流比較寬,整個降水都處在西南暖濕氣流裏,而西南暖濕氣流內降水的特點就是降水效率高,並呈現脈衝性,降水總是一波一波的。

  截至今日2時,全市平均降雨量164毫米,為61年以來最大。此次降雨最大點在房山區河北鎮,降雨量460毫米;城區平均降雨量212毫米。

  孫繼松表示,北京的西南部,可能是此次華北地區大範圍降水過程的中心,也就是降水量最大的地方。他説,降水的發生有很多因素,如果假設大範圍的條件一樣,那麼降水量的多少取決於地理條件。北京三面環山,西部為太行山脈,北部和東北部為燕山山脈,地形的作用易在山前地帶出現降水中心,而此次降水中心(雨量最大)的地方正好是北京西南部的山前地帶。

  □對話

  加大城市承載能力應對極端天氣情況

  記者:我們國家做過極端天氣的預估嗎?為什麼極端天氣事件在增多?

  孫丞虎:從我們國家來説,區域性強降水和高溫事件有增多的趨勢。出現的頻次是要多一些。強降水越來越多是因為氣候變暖後,氣溫升高讓大氣的含水量增加了,含水量增加帶來的一個結果就是大氣中能夠持有更多的水汽,這樣當大氣出現不穩定時就能降下更多的水,所以強降水的降水量在增大。第二個可能原因是,全球變暖過程中,大氣高低層變暖的程度不一樣,這種大氣在垂直方向的不一致變化,影響了大氣的層結穩定度,使大氣變得更不穩定,更容易産生降水。

  記者:有專家認為是大氣環流的不正常狀態導致極端天氣發生,是這樣的嗎?

  孫丞虎:大氣內部,特別是在中高緯度地區,主要是受大氣羅斯貝波控制,就是我們常説的西風帶中的槽來脊去現象。大氣的調整是很快的,通常每5~7天左右一次這樣的天氣過程。這樣的話當前面出現高溫天氣後,正常狀態下,可能過幾天降水天氣就過來了,這樣也不會出現明顯的持續高溫。但有時,受大氣內部低頻過程或海溫異常等因素的影響,大氣環流型的持續時間會遠超天氣週期過程的時間長度。而這樣的持續,會讓人感覺到很不一樣,才會對社會造成影響。比如北美的高溫是持續了兩三周,這是不正常的,所以我們認為這是和大氣環流的異常有關係的。

  記者:從氣象的角度來講,如何加強應對極端天氣的能力?

  孫丞虎:極端事件對大家比較關心的諸如城市和山地地區的影響都會很大。比如城市應該提高抗擊自然災害的能力標準,包括建築物、排水系統的設計標準。比如,過去50年,你根據的是過去一些資料統計確定的抵禦自然災害的防禦標準,但現在必須要改變了,比如排水系統的能力就要重新設計。

  極端天氣的頻率、強度在加大,城市也要加大承載能力。政府部門要做調整。氣象部門會提供背景知識,比如説告訴現在峰值降水量多大。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監測室高工孫丞虎

  極端天氣可預報性非常低

  記者:對極端天氣的預期,高溫、強降水,是可以預見嗎?

  孫丞虎:從目前短期氣候預測角度或者説是提前兩周以上進行預報的角度看有很大的難度,因為極端氣候事件都是小概率事件,從概率上看,它發生的概率在5%以下,就是説很少出現,其自身的可預報性非常低。

  目前,從全世界的數值預報能力看,也幾乎沒有什麼好的預報能力,因為提前兩周以上進行預報時,預報誤差的非線性增長是很快的,當大的預報誤差出現時將破壞預報的可信度。但這一領域,也正成為氣象科學家的一個研究熱點。

  記者:比如極端高溫,我們可不可能提前幾天知道,接下來幾天會持續極端高溫?

  孫丞虎:從我們目前短期氣候預測的水平看,我們可能知道未來幾天時間會出現高溫天氣,但我們不一定能百分百準確地預報出它是一個極端事件,因為任何預報都是有預報誤差的。

  對於這種小概率事件,全世界的數值預報能力是達不到提前兩周以上預報水平的,包括強降水。

  2012不是氣候上的特殊年

  記者:從人的感覺上來看,今年的氣象災害很多,2012年是否是氣候上的特殊年?

  孫丞虎:從大氣運動的角度看,極端高溫和強降水事件,實際上是大氣自我調節的産物,它總是會出現。需要指出的是,因為我們國家處於東亞季風系統內,季風系統的明顯特點是它的年際變率特別大,也就是説有些年份降水特別多,很容易出現洪澇災害,有些年份降水又特別少,容易出現高溫、乾旱等災害,這是東亞季風系統年際變率大的一種表現。

  另外,全世界不同的地區每年的不同時期,也都陸續會因為大氣環流異常發生一些災害,之所以大家感覺多了,可能的一個原因是媒體更發達了,大家更加容易通過資訊了解災害發生的情況,這其實對於提高公眾防禦自然災害的意識是有益的。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王碩

熱詞:

  • 極端天氣
  • 可預報
  • 承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