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畢曉哲:“午休搖號”搖出了教育不均衡病灶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3日 10: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手機看新聞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作者:畢曉哲

  近日,有家長反映,廣東東莞陽光二小學生午餐午休需搖號。據悉,該校今年一年級擴招到7個班,往年全部學生都可午托,但今年只能解決部分新生午托。由於資源有限,學校採取搖號的方式,一共搖出150多名學生,中午可留宿學校用餐和休息,其餘學生只能由家長接回家。(8月1日廣州日報)

  表面看,當地學校通過搖號方式來解決學生午休名額不夠的競爭是一種公平競爭,也是一個以“運氣”來定輸贏的相對公平的模式,但實際上這樣一種看似公平合理的解決方式,背後無不隱藏著部分家長因“運氣不好”、學生得不到午休機會後的辛酸。表面搖號的公平結果,本質上是教育資源分配不公的最現實寫照。

  家長熱衷讓孩子上這所小學,未必是因為單純“劃片”決定的,不排除是因為這所學校教育資源的優異(如學校教育質量、教育環境好等);另一方面,即使是因為單純的“劃片”導致學生扎堆、午休場所不堪重負,也同樣是因為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平造成的。當地對入學兒童數量的評估統計應提前做也應該提前做好,為何不能提前應對?東莞和其他城市一樣,有“扎堆”的學校也就存在招生“吃不飽”的學校、更不排除會有一些“非重點”及低類別學校乏人問津現象,最終反映的還是基礎教育階段教育資源分配不公。

  有評論一針見血的指出,國內義務教育60年來從未均衡過,思來大致不差。這種教育不均衡問題首先反映在社會民生領域投入的不均衡上,我國教育投入早在20多年前就確定為佔GDP4%目標,但十數年來未能真正實現,其他社會民生領域卻相對“不差錢”尤其是城市建設領域,公眾見多的是日益寬大的城市道路和遴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城市教育投入卻遠遠跟不上發展速度,不僅體現在學校教育硬體上更體現在師資培養和教育質量上。鄉村和城市同等級的教育更是如此,幾年來的“撤點並校”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執行之下,一些農村地區一下子減少了約半數中小學,直接導致教育佈局更為向城市傾斜、更加不均衡;長期以來對農村教育投入比例失調,又直接導致更多的農村生源向城市“扎堆”。回到東莞的上述“搖號”決定午休機會的小學也是如此。

  教育不均衡現象長期存在且根深蒂固,非一朝一夕能解決。但在一個小範圍內實現相對公平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以搖號方式解決“公平”是一個偽公平,也是一個對資源配置不合理、有能力解決卻不解決的推諉。一個城市解決一個學校多出來的200余名學生午休問題,真的這麼難?非不能實不為。而城市學校之間的教育配置均衡同樣如此,一年不行兩年如何?讓家長和孩子們在無奈的“擇校”和無奈的“佔坑”、“拼位”,併為此付出鉅額的“擇校”成本,長期上演不能解決,同樣是“非不能實不為”。總之,“搖號”決定午休折射教育不均衡病灶,搖號的假公平背後卻遮蔽不了教育的真問題!

熱詞:

  • 搖號
  • 午休
  • 教育資源
  • 病灶
  • 教育環境
  • 家長
  • 劃片
  • 師資培養
  • 扎堆
  • 學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