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被通脹壓垮的民主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2日 05: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晨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德國現代史上,魏瑪共和國是一次偉大實驗。

  由於一戰慘敗,德國正式走上共和之路,魏瑪共和國的憲法與議會體系完整而理性,被認為是人類制度設計的典範之作。可現實是,從成立第一天起,它就在風雨飄搖中掙扎,最終希特勒在一片歡呼聲中,以票選的方式攫取大權,在那個特定歷史時刻,人民用民主的方式,拒絕了民主。

  魏瑪共和國失敗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西方陣營的利己主義,一方面希望有一個善意的鄰居,另一方面卻在戰爭賠款問題上遲遲不肯讓步。法國將德國的領土劃入自家版圖,英國則對德國經濟百般遏制,這讓德國人的民族主義情緒不斷發酵,對脆弱的民主制度形成了巨大威脅。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大蕭條帶來的持續通脹,它擊中了魏瑪政府的要害。和當時西方列強相似,德國也傾向於重商主義,政府在市場中扮演了太重要的角色。在經濟恢復時期,這樣做似乎很有效率,可這就為後來留下了難以抹去的陰影。在政府萬能的身影下,出現了太多的既得利益者,他們不僅享受政策扶持,且能左右政府行為。

  在大蕭條的衝擊下,德國經濟本來就相對脆弱,加上英法不斷轉嫁危機,使德國通脹居高不下,原本靠金融泡沫堆砌出來的繁榮幻覺頃刻坍塌。在高通脹時期,德國投資幾乎完全停滯,大量人員失業,社會動蕩不已。

  通脹,本是經濟問題,在任何一個經濟體中,它都會週期性爆發。但魏瑪政府大包大攬的風格,自然會給人民以這樣的印象:通脹是管理者無能造成的,要改變通脹的狀況,只能更換管理架構。

  其實,通脹未必都是壞事,它可能是“創造性破壞”,是資本社會自我革新的方式,但對於健康環境來説,它是猛藥,對於病態的環境,它就是毒藥了。

  令人擔憂的是,當民意沸騰時,理性往往滯後,希特勒上臺後,魏瑪共和國大包大攬的風格並沒被滌蕩,反而進一步加劇。不同的是,魏瑪共和國手中緊攥的是貨幣(紙),希特勒手中卻是飛機和大炮(鐵)。然而,古往今來,哪個用鐵打造的秩序,是可以持久的呢?

  本書雖是敘舊,卻展示了作者深刻的思考:民主是一種制度,既可以被正確使用,也可能被誤用,而誤用的代價,很可能是幾代人都無法撫平的。 讀家:陳輝

  歷史:《紙與鐵》

  作者:(英)尼爾 弗格森

  定價:69元

  評分:8.5

  出版:中信出版社

熱詞:

  • 通脹
  • 共和之路
  • 魏瑪共和國
  • 民主制度
  • 德國經濟
  • 紙與鐵
  • 弗格森
  • 中信出版社
  • 重商主義
  • 希特勒上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