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齊魯晚報:寬容遲到的致歉,令道德更有力量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2日 09: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齊魯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7月3日,湖南婁底27歲男子鄧錦傑因救落水的一家三口溺亡,落水者被救上岸後漠然離去。10日,被救者在鎮政府30余人的“護送”下,出現在鄧錦傑家中,向鄧錦傑的父母及他的遺像叩首致歉(本報今日A08版)。

  面對救人而亡的恩人,被救者選擇漠然地離去,在刺痛公眾心靈的同時,這一家三口必定也受著良心的煎熬,儘管尋找他們費盡了週折,儘管他們靠著“隊伍”的“護送”才來到鄧錦傑家,但是他們畢竟帶著負罪感和愧疚感來了。

  救人不一定需要回報,道義上的勝利便是最好的禮敬。被救者當初不管何種原因選擇離開,代表的只是道德的怯弱,對此可以譴責,卻不可當成仇恨的種子。斯人已逝,任何事後的措施都於事無補。細究漠然離去的原因,追訴道德“逃離”的罪責,甚至毆打侮辱以泄憤怒,只會製造新的事端和更多的嘈雜,更有違于英雄鄧錦傑的本意。

  寬容遲到的致歉,不僅讓鄧錦傑的英雄形象更加鮮明,也讓人們領略了其親人大度慈悲的胸懷。更重要的是,遲到與尋找引領了全社會道德的討論與反省,無論是公眾眾口一詞的批判,還是鄧錦傑生前所在單位老闆&&拿出1萬元懸賞尋人,都在證明追求道德良知的認同,都是道德自我教育的凈化。

熱詞:

  • 鄧錦傑
  • 道德良知
  • 隊伍
  • 致歉
  • 湖南婁底
  • 英雄形象
  • 自我教育
  • 追訴
  • 毆打
  • 愧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