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拿什麼去打撈沉沒的公德?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08日 10: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7月7日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7月6號上午9點,在婁底殯儀館舉行了見義勇為好青年鄧錦傑追悼會,該市近千人含淚為捨己救人好青年鄧錦傑作最後的送別。獲救者未現身追悼會。“你要盡一點人道,來看一下,不説放個鞭炮,至少來安慰一下鄧錦傑的父母,這是人之常情啦。”鄧錦傑的朋友紛紛對記者表示類似的觀點。(7月7日新華網)
  救人者不幸壯烈犧牲,被救者居然“關我屁事”地逃離現場,人性與道德的溫度降至冰點,令人膽寒。雖然這一家三口的生命被救活了,但他們的靈魂已經“溺亡”。也就是説,被救者一家三口揚長而去的身影,已經變成了令人恐怖的行屍走肉。更令人悲憤的是,被救者沒有現身追悼會,為英雄送行。問題是,即便是被救者背着道德的十字架,違心地向救命恩人道一聲“對不起”或“謝謝”,也難以救活他們已經“溺亡”的靈魂。
  應該説,有人因救人身亡,是為見義勇為獻身,當地政府將會啟動獎善機制,對犧牲者進行褒獎,對其家屬進行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撫慰,根本無須被救者去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和經濟補償。因此,被救者除了對救人者心懷感恩,對生命的逝去表示哀悼之外,大可不必為此背負過多的心理壓力和精神負擔。
  然而,被救者不必為救人者身亡擔責,並不代表被救者可以對救人者身亡的悲壯場面漠然視之;畢竟,被救者的生命,是救人者用自己的生命換取的。無論是從感恩的角度出發,還是從敬畏生命的層面考慮,被救者都應該對逝去的生命寄託謝意和哀思,以此慰籍死者家屬憂傷的心靈。因此,只要稍有一點良知的人,面對救自己的人不幸身亡,再無情也不會選擇冷漠逃離;只要稍有一點人性的人,面對救自己的人不幸身亡,再自私也不會稱“關我屁事”。
  必須正視的是,當被救者認為救人者身亡“關我屁事”時,不僅褻瀆了捨己救人的義舉,傷害了死者家屬的感情,而且徹底顛覆了見義勇為的精神,將會嚴重挫傷人們捨己救人、見義勇為的積極性。可以預料,一旦“關我屁事”成為更多被救助者的口頭禪,救人有生命危險的“教訓”,勢必會成為人們選擇自保的“經驗”。於是,看見老人跌倒不敢去攙扶了,以免善心換來惡報;於是,發現壞人行兇作惡,也不敢挺身而出去制止了,以免見義勇為的善舉,非但得不到認可,反而會招來殺身之禍;於是,“各人自掃門前雪”,成為當今社會的一種共識;於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成為人們告誡自己的“座佑銘”;於是,當今社會,將進一步深陷“好人難做”的道德困境。可見,與其對無德的被救者施以道德棍棒,不如完善和規範公民日常行為準則,去打撈沉沒的社會公德。

熱詞:

  • 關我屁事
  • 鄧錦傑
  • 經驗
  • 教訓
  • 溺亡
  • 打撈
  • 逃離現場
  • 道德困境
  • 捨己救人
  • 死者家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