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廣西14個地級市全部通高速 創造廣西三個"第一路"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0日 08: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 【打印】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六宜高速公路示意圖 製圖:藍敏

  廣西新聞網記者 閉初健 通訊員 楊鑫 文/圖

  7月9日上午,由廣西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負責投資建設的高速公路項目六寨至河池、宜州至河池高速公路(以下簡稱六宜高速公路)正式通車,該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結束了河池市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實現了廣西全區14個地級市全部貫通高速公路,奠定了河池市作為桂西北交通樞紐的地位。而六宜高速公路在建設過程中,創造了廣西三個“第一路”:克難攻堅第一路、科技創新第一路、壯鄉文化第一路。

  “説六宜高速公路是克難攻堅第一路,是因為該施工難度非常大。”廣西交通投資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主線全長179公里的六宜高速公路,是串聯起廣西河池與貴州的關鍵紐帶。路線所經多為大石山區,地質條件複雜,劈山、穿洞、搭橋成為家常便飯。施工難度在廣西高速公路建設史上堪稱第一,而“拉會高架橋”更是難中之難。六寨至河池、宜州至河池高速公路全程共有大小橋梁119座,其中“拉會高架橋”是其中最長、最高、最彎的一座,成為同時滿足彎度、高度、跨徑條件的全國第一空心薄壁墩高架大橋。

  六宜高速公路是科技創新第一路。該路在建設過程中注重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的採用,成為廣西高速公路新技術運用較多的代表。路面材料採用橡膠瀝青、湖瀝青、溫拌瀝青,不僅提高了路面質量,還降低了車輛行駛噪音。全線隧道照明採用顯色性更高的LED節能燈照明設計,大幅降低隧道照明能耗和隧道運營成本。

  六宜高速公路上的服務區、收費站、辦公樓、宿舍區等主要建築,採用最能體現壯族民居風格的幹欄元素造型,沿路點綴銅鼓、壯錦、繡球等元素,濃郁的少數民族特色景觀設計加上渾然天成的喀斯特地貌,使六宜高速公路成為廣西最具壯族文化代表的高速公路之一。

熱詞:

  • 第一路
  • 高速公路
  • 廣西河池
  • 顯色性
  • 隧道照明
  • 湖瀝青
  • 地質條件
  • 路面材料
  • 照明設計
  • 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