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每日電訊:公共決策應多聽民意,少些突然襲擊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04日 09: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6月30日晚21時,廣州市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從7月1日零時起,對全市中小客車試行總量調控管理,在為期一年的試行期內,全市中小客車增量配額為12萬輛。為做好各項工作銜接,從7月1日零時起的一個月內,廣州全市暫停辦理中小客車的註冊及轉移登記,後續各個月度平均分配增量配額,配置指標的具體辦法和相關程序將於7月底前發佈。(7月2日《人民日報》)

  消息曝出當晚,很多廣州市民紛紛出門搶購車輛,4S店更是通宵加班,限購前夜的廣州車市,商家亂中宰客,消費者亂中搶車。趕在深夜發佈限購令,發佈之後3小時即生效,讓市民和車商猝不及防。一項涉及民眾利益的公共決策,竟然以“半夜雞叫”的方式出爐,讓人感到吃驚。

  媒體評論紛紛把矛頭指向限購令本身,質疑限購令究竟會有多大成效,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其實,這件事的最大問題並不在此。在機動車數量迅猛增長、城市交通不堪重負的背景下,政府對機動車數量加以調控未嘗不可。北京市通過搖號分配購車指標,上海市拍賣機動車牌照,這些都相當於限購令,事實表明,限購對於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發揮了一定作用。但問題在於,無論初衷多麼良好,無論政策的效果多麼顯著,公共決策都不宜獨斷專行、替民做主,不能繞開民意、閉門決策,不能讓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缺席。事先沒有徵求公眾意見,甚至連政策“吹風”都沒有,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半夜發佈限購令並立即生效——問題顯然出在程序上。

  限購機動車,相當於設定一項行政許可,並在客觀上限制了公民的部分權利,這樣做並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重要決策、尤其是涉及民眾利益的公共決策,必須事先取得民眾的許可,至少應徵求和吸納民眾意見。民眾的意見可能不一致,這不要緊,將決策草案付諸民眾討論,在討論中達成基本共識即可。同時,徵求意見應表現出足夠的誠意,比如在限制公民購車的同時減少公車並限制公車出行,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滿足人們的出行需求。只要有關部門擺事實、講道理,即使一段時間內部分群眾不理解,但要相信,眾符合公共利益的決策就最終還是會獲得民眾的理解與支持。

  誠然,又是調查研究又是徵求意見又是協調討論,難免增加公共決策成本,並可能讓想辦的事情最後辦不成或大打折扣。廣州市在限購令上搞突然襲擊,也許正是為了“快刀斬亂麻”。可是,通過調查研究讓決策更加符合實際,通過徵求意讓政策貼近民意,通過協調討論凝聚共識,這個過程本身極其重要,可以減少執行中的阻力,避免留下後遺症,套用民間俗語就是“磨刀不誤砍柴工”。而即使政府想辦的事情最後辦不成或大打折扣,那也不是壞事,因為政府要辦的任何事情,都應該是為了給民眾謀福利,理應把民眾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作為政府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的最重要標尺,政府想辦而民眾不想辦的事情,就應該不辦、緩辦。

  這幾天的後續報道表明,廣州市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出臺限購令,引起了專家學者的批評和社會輿論的質疑。限購令的成效如何有待觀察。但很顯然,雖然初衷良好,但這好事辦得讓人心裏有些“那個”。政府公共決策要摒棄“替民做主”思維和獨斷的習慣,不能搞“半夜雞叫”,涉及民眾利益的公共決策就是不能怕麻煩,不能怕反復,不能總想著“快刀斬亂麻”。就像階梯電價改革,只有充滿誠意,不怕麻煩,不斷徵求民意、吸收民意,最終才能找到一個讓各方面比較滿意的方案。這不僅有利於減少社會運營成本,也有利於增添社會和諧。

熱詞:

  • 公共決策
  • 民意
  • 半夜雞叫
  • 公共利益
  • 人民日報
  • 快刀斬亂麻
  • 電價改革
  • 轉移登記
  • 民眾
  • 機動車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