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特稿:“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不容質疑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30日 18: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6月30日電 題:“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不容質疑

  作者:林曉

  日前,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裏約+20”)取得積極成果,為促進可持續發展國際合作發出了明確有力的信號。尤其是會議成果文件重申了裏約原則特別是“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這對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整體利益具有重要意義。

  然而這一成果卻來之不易,背後經歷了激烈的討價還價。成果文件的談判歷時一年半之久,大會期間各方更是展開了通宵達旦的密集磋商,直到最後一刻才達成共識。

  各方博弈的焦點之一,就是“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當前,美歐深陷金融債務危機,而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新興大國發展勢頭相對較好。在此背景下,發達國家欲以“共同責任”取代“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在綠色經濟等問題上對新興大國不斷加碼,極力在成果文件中要求新興大國“反哺”其他發展中國家,不僅有意轉移視線、轉嫁責任,同時也有限制新興經濟體發展空間的意圖。

  改變“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既不公平,也不合理。發展中國家既要發展綠色經濟,更要消除貧困和改善民生。發達國家應&&採取行動改變其不可持續的生産消費模式,同時承擔起全球排放的歷史責任,切實履行援助承諾,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

  中國等新興大國一直是國際可持續發展進程的重要參與者、踐行者和推動者。幾十年來,中國基本建立了可持續發展的法律體系,建設了一大批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和循環經濟試點,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等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十二五”期間,中國將全力“轉方式”、“調結構”,堅持綠色、低碳和包容性增長,繼續走有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道路。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日前高度讚賞中國政府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績。除中國之外,巴西近年來綠色經濟蓬勃發展,俄羅斯在落實千年發展目標上取得顯著成績,並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可以説,新興大國為世界可持續發展負起了責任,做出了貢獻。

  可持續發展是關乎人類長遠發展的大事,理應成為團結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紐帶。在相互依存程度越來越深的今天,幫別人就是幫自己。各國應堅持公平公正、開放包容的發展理念,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確保各國獲得公平的發展權利,攜手推進可持續發展國際合作進程。

熱詞:

  • 共同責任
  • 循環經濟試點
  • 反哺
  • 發展中國家
  • 原則
  • 歷史責任
  • 千年發展目標
  • 潘基文
  • 聯合國秘書長
  • 低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