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王紀人:培養人才,提升實力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29日 21: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王紀人

  轉變職能,轉換角色

  文化體制改革,要將有利於實現文化發展的最優化為目標,將這種職能轉化為服務協調的職能,也就是要“做好後勤部長”。同時,要加大文化發展資金投入,而立項審批應該讓負責任的專家討論投票來決定。文化資金不僅要靠國家的投入,也要靠民間資金的投入。現在這部分游資都投到了房地産和金融股票方面,我們要設法將它們吸引到文化産業裏,達到雙贏增值的效應,多渠道進行融資和流通,達到文化産出。因此,轉變職能,轉換角色,是文化體制改革中首要的問題。

  切忌浮躁,提升精神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文化方面吸收和引進外來文化很多,但對本土固有傳統的弘揚和發掘相對忽視。而現在要麼洋腔洋調,要麼土得掉渣,走向兩個極端。長此以往,中華文脈逐步消失,如何能夠進入世界文化之林?

  我們的文化創新有待一手伸向國外,一手伸向本土。“五四”時期,一些激進的文化先鋒固然是反傳統的,他們更強調學習西方,但他們的傳統文化修養其實是很高的,因此在實際操作層面上恰恰是中西融匯的。而現在大部分作家、藝術家在傳統方面所知甚少,在他們的創新上,缺少本土的傳承,他們的創造是不可能走向世界的。我認為,正確的途徑是用現代的意識或技法來處理民族的東西,這才能成為有效創新。多年以前的《阿姐鼓》能夠風靡世界,現在譚盾的一些作品被世界認可,就是他們因為處理好了傳統和現代、民族和世界的關係。要繼承中國文化傳統,首先就要繼承它的元結構,即道、境界和韻,它體現了中國文化的精粹和文學精神。唐詩、宋詞、元曲、明清戲劇小説,均概莫能外。

  培養人才,提升實力

  大力發展城市文藝,描繪歷史和現實的城市風情,以城市意識來擢發時代精神,應該是上海文學揚長避短的基本方向。儘管,上海在文化軟實力的提高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但我覺得重中之重是文化藝術人才的凝聚和培養。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全國各地的文化人才蜂擁來滬,包括大量的“海歸”,後來魯迅、巴金等都定居上海,先後成為時代精神的旗幟。當年梁實秋説過一句話:上海沒有要我來,是我自己要來的。文化藝術人才不請自來、不招自來,這就是當時上海的“牛”。現在上海的文藝生態環境有些問題,除了優厚的物質條件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創造優越的創作條件和氛圍,切忌“武大郎開店”,要引進一流的人才,還要人盡其才,來了以後有電影可以拍、有劇本可以編、有戲可以寫、有劇場可以演,有刊物可以辦,有自己的文學藝術社團可以創立。如果能做到這幾點,不出幾年上海文化就會重振輝煌。

熱詞:

  • 明清戲劇
  • 培養人才
  • 五四
  • 阿姐鼓
  • 文化體制改革
  • 時代精神
  • 轉變職能
  • 和韻
  • 元曲
  • 小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