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以文化力量“撬動”舊改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9日 07: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昨天,情景劇《告別最後的棚戶人家》在虹口區工人文體活動中心首演。

  蔣迪雯 攝

  本報訊(記者 張駿)一片低矮舊房在林立高樓包圍下,動遷消息傳來,在這一棚戶區居民心中激起千層浪……一部真實反映虹口區舊改工作的大型情景劇《告別最後的棚戶人家》昨天在虹口區工人文體活動中心首演。這部由社區群眾、動遷居民共同參演的情景劇,將舊改中的重重難題、老百姓的家長裏短、政府所做的民生工作生動展現。

  在滬語和普通話的交雜中,劇情徐徐鋪開。從理髮店小弟到煙紙店老闆,從遛狗的小妹到閒聊的阿姨,大家交流著動遷的信息,“做人不能太老實”、“錢不到位堅決不走”,居民們在相互“探討”中達成“共識”。後來在街道、調解員的努力下,“陽光動遷”政策慢慢深入人心。煙紙店老闆因為自己的小店未辦理工商登記不能享受商業建築補貼,做起“釘子戶”,最終為了實現老母親“這輩子住一住敞亮的新房”的願望,簽了動遷協議。嫁入棚戶區的老姐妹們擔心搬了之後再難相聚,後來在各方幫助下搬入了同一小區,繼續著幾十年的情誼。劇中以人民調解員梁惠英為原型的“張老師”,在棚戶區走街串巷,幫助居民解決難題。一名照顧癱瘓公公十幾年的外來媳,在張老師的幫助下,在動遷中分到了應得的一份。最終,在歡欣的鑼鼓聲中,居民們告別棚戶,搬入了新居。

  據介紹,該劇取材于虹口區嘉興、川北、提籃橋等街道動遷一線工作人員的事跡,以及成功調解舊改矛盾的典型事例。虹口是上海危棚簡屋最集中、舊改任務最重的老城區之一。目前全區仍有152萬平方米成片二級以下舊裏,約6.2萬戶居民居住條件困難。今年虹口的目標是完成5000戶舊改任務。

  虹口區委書記孫建平説,舊改是第一民生,沒有人是旁觀者。這部情景劇既是舊改經驗的總結,也是對舊改政策的宣傳,希望以文化的力量,讓老百姓了解動遷,動員更多百姓參與舊改,為改善自身居住條件、改善區域社會環境和投資環境盡一分力。

  編劇俞志清多次深入動遷居民中收集素材,被棚戶居民和調解員的故事深深感動。他説,走進棚戶人家,能真實感受到居民對舊居的眷戀與改善居住條件的渴望。一部老式縫紉機、一個舊櫃子,因為承載了對親人的紀念,搬新居也捨不得扔;調解員不計名利、毫不做秀,一心只為百姓家庭和睦,令人敬佩。劇中除了專業演員,還有社區群眾和動遷居民共同演出。飾演煙紙店老闆王根發的演員萬勝利在生活中就是動遷居民中的一員。

  首演後,劇組將深入動遷一線以及街道社區巡演,並與舊區居民交流互動。

  市政協副主席吳幼英觀看首演。

  (來源:解放日報)

熱詞:

  • 舊改
  • 文化力量
  • 張老師
  • 釘子戶
  • 共識
  • 情景劇
  • 探討
  • 居住條件
  • 告別最後的棚戶人家
  • 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