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央行降息“一石三鳥”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4日 22: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金融眼

  □郭田勇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

  6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三年來首次下調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同時首次允許存款利率最高上浮10%,貸款利率最多下浮20%。

  央行此番政策調整可謂“一石三鳥”,選擇此時降息,不僅“穩增長”意圖明顯,同時也意味著我國向利率市場化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並將在長期內促進銀行業改革。

  此次降息雖然名義上為存貸款利率同步下調,但實質上非對稱特點十分鮮明。一年期存款利率雖由3.5%降至3.25%,但規定銀行可上浮10%。考慮到目前存款市場的競爭狀況,預計各銀行執行利率不會低於3.5%,部分中小銀行可能會頂到上限。因此降息後存款利率可能不降反升,下浮空間的增大將使貸款利率綜合降幅超過0.25%,而銀行總息差將縮小。

  2007年金融危機和2011年民間借貸風波使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有所下滑,同時中小企業融資難題逐漸暴露。受到宏觀經濟政策和國際經濟環境的影響,我國整體信貸需求自2012年以來呈下降趨勢。可以説,提振信貸需求、穩定經濟增長是此次降息的首要目的。貸款利率的下調不僅能夠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而且能夠增強企業對我國經濟增長的信心,防止經濟下滑。

  利率市場化改革則是此次降息的一大亮點。降息的非對稱性意味著銀行存貸款利率的浮動空間增大,而實際利差收窄。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降息政策中蘊含兩個“首次”,央行不僅三年以來首次下調基準利率,同時首次允許存款利率上浮。存款利率的可上浮將使存款者逐漸在利率制定中發揮重要作用,商業銀行的利率定價也將逐步邁向市場化機制。

  長期以來,我國銀行業存在“懸空式”發展現象。2007年之後,雖然我國實體經濟呈現放緩趨勢,但銀行業卻一枝獨秀,始終保持高盈利,銀行業與實體經濟形成了一個利厚一個利薄的局面。降息導致的利差收窄首先能夠壓縮銀行由高利差而取得的高盈利,從而將更多資金釋放給實體經濟,凸顯金融業反哺實體經濟的原則。

  盈利減少和利率市場化的雙重壓力也將促使銀行進行經營改革,改變高度依賴信貸投放的單一盈利模式,實現多元化經營。

  但是,降息並不意味著放鬆先前對於通脹以及房地産調控的放鬆,對於此次降息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應給予充分重視。

  在未來,存款準備金率的降低和貸存比監管指標的調整有必要跟進。存款準備金率的降低能夠增強銀行信貸供給的能力,其作用是降息所不能替代的,而我國較為嚴格的貸存比指標則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信貸規模的擴張。因此,無論從穩定經濟增長,還是促進金融業改革的角度來講,此次降息都可以説是未來政策調整的良好開端。

熱詞:

  • 央行
  • 存款利率
  • 存貸款基準利率
  • 實體經濟
  • 經濟增長
  • 利差
  • 一石三鳥
  • 監管指標
  • 存款準備金率
  • 貸存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