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羊城晚報:地方財政“能見度”也是一張反腐試紙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3日 16: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清華大學《中國市級政府財政透明度研究》報告,將財政公開的研究主體定位在了比省級財政更為細化的市政府:據2010年數據顯示,81個市政府,達到全國財政透明平均水平的僅43%。即使將平均水平作為及格線,多數市政府“不及格”;如果按照“60分及格”的標準,則僅有7個城市過線,及格率僅為8.6%。(6月12日《中國經濟週刊》)

  財政透明的道理其實很通俗,掌管納稅人錢財的“會計”,總不能藏著掖著不給主人看賬單。正是遵循這個邏輯,2007年發佈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明確要求:凡是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會公開。遺憾的是,條例自2008年5月正式施行以來,不願公開、不敢公開、不屑公開現象比比皆是。事實上,即便是有限的公開中,“選擇性公開”的傾向更為明顯:在財政公開的信息中,地方政府更願意公開預算,而不是決算;而對於預算外花銷,81個市政府無一公開。

  地方財政“能見度”有限,離不開三個背景:一是省級財政透明度本就不盡如人意,譬如“2010年中國省級財政透明度排行榜”顯示,針對2007年全年省級地方政府財政信息公開情況,得出的財政透明度平均得分僅為21.87分(總分100分)。在整個財政體系中,省級財政尚且如此雲遮霧罩,複雜多舛的地方財政自然也不會山清水明。二是公開得過細過明白,“後患”讓人頭疼。眼前的例子就是“廣州天橋事件”。年初,廣州有關方面表示近期擬新建的20座人行天橋,平均預算投資接近1200萬元。數據被曝光後,民意沸反,結果相關部門改稱今年擬建的天橋平均投資為500余萬元。公開即意味著壓縮自由裁量權,事關龐大的直接利益;三是公開或者不公開、假裝公開,實際上並無多大的差別,大不了群眾罵兩聲,又不如政績考核傷筋動骨,正因如此,自然就能理解為何有專家將“人均GDP、外貿依存度和領導人”列為影響財政透明度的三大因素。因領導意志而不願公開、因權力失范而不敢公開、因制度疏漏而不需公開,地方財政監督難免淪為紙面上的繡花功夫。

  眼下,反腐成為熱詞。制度反腐還是理念反腐,技術反腐還是體制反腐,都是可以商榷的命題。但就細節而言,腐在哪、順著摸瓜的“藤條”在哪,地方財政亂象給公共監督或頂層設計提供了紮實的樣本。或者説,地方財政“能見度”也是一張反腐試紙,正如此前溫總理所言,“一個國家的財政史是驚心動魄的。如果你讀它,會從中看到不僅是經濟的發展,而且是社會的結構和公平正義”———波瀾壯闊的財政改革,不妨就從驚心動魄的細節入手。

熱詞:

  • 能見度
  • 地方財政
  • 試紙
  • 不及格
  • 後患
  • 會計
  • 藤條
  • 制度反腐
  • 2010年
  • 中國經濟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