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高考得失的辯證法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2日 07: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雲南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 陳光俊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經過去,結果很快就要揭曉。據教育部近日公佈的消息,2012年全國高校平均錄取率為75%。這意味著,今年將有3/4的考生喜獲跨過高校門檻的“入場券”,但也有1/4的考生卻因高考的阻擋而失去繼續深造的機會。於是乎,“幾家歡樂幾家愁”。

  誠然,在高考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考場上獲勝,是一種“得”。這一“得”既是勤奮苦讀之“得”,也是能力素質提升之“得”。在時下我國高等教育還不能完全滿足所有考生需求的情況下,在應試教育還有深厚土壤的環境中,如果沒有過去十幾年的焚膏繼晷,千錘百煉;如果不具備較強的知識運用能力和良好的應考心理,想獲取這“得”是不可能的。高考之“得”,來之不易,表現出高興之情,愉悅之心,當在情理之中。

  但是,從另一方面講,高考勝利之“得”,説到底,不過是一時之“得”,一陣之“得”,而非長久之“得”。因為,人生猶如馬拉松長跑,必將經歷無數個像高考這樣的“關口”。如果把高考之“得”當作永不衰竭的榮耀和資本,久久躺在這個功勞簿上,沾沾自喜,不思進取,甚至一勞永逸,那麼,在接下來的人生次次“考試”中,勢必要品嘗到“失”的苦果、愁的滋味,高考之“得”最終只能化為某種記憶。看看那些當年高考之“得”者,就有不少人由於不能正確把握得與失的辯證關係,暫時的“得”很快被永久的“失”所替代,人生過得並不怎麼樣。因此,今日高考有“得”的學子,切不可為這一時之“得”而飄飄然,“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至於高考場上的“敗北”,無論怎麼説,確實是一個不小的“失”。這一“失”,也許是知識積累欠厚實之“失”,也許是學不得法之“失”,也許是心驚膽戰的應考心理之“失”。但正是這一“失”,很可能給個人造成終生無法享受美妙的大學學習生活的遺憾。而且,與高考有“得”者相比,高考失利者註定要在今後漫長的人生旅途上付出更多的辛勞和汗水。因此,面對高考之“失”,一時的悲愁也好,暫時的鬱悶也罷,都可以理解。

  然而,“失有時比得更有益”。在金色年華,經過高考之“失”的“洗禮”和“陶冶”,並不完全是件壞事。如果此時能夠挺住,悲傷中不失清醒,痛苦中保持睿智,積極主動地探尋“失”的真原實因,認真汲取“失”的經驗教訓,並將它們舉一反三地運用於人生長途跋涉的場場比拼中,彼時就能夠轉“劣”為“優”,變“失”為“得”。這也是“吃一塹,長一智”和“失敗乃成功之母”的道理所在。事實上,那些當年高考之“失”者,也有不少人後來照樣活得風生水起、光彩照人。所以,高考之“失”,並不意味滅頂之災或失意一生。正如哲人所言:東山還有再起時。

  由此看來,面對高考得失,不妨用點辯證法。“得”者在欣喜之餘,應多想想高考為什麼會“得”?未來如何才能保持多“得”少“失”?“失”者在憂愁之時,不可不深刻反思高考為什麼會“失”?將來何以才能規避少“得”多“失”?如是,豈不善哉!

  (來源:雲南日報)

熱詞:

  • 高考
  • 辯證法
  • 關口
  • 考生
  • 考試
  • 洗禮
  • 我國高等教育
  • 錄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