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城市精神"?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1日 10: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日前,新華社半月談社情民意調查中心進行了一項題為“我心目中的城市精神”的調查,共有1537人參加。近半數受訪者認為所在城市的城市精神“存在但沒有獲得提煉”,而對於已經提煉出的“城市精神”,受訪者也是感受多元。(《新京報》6月9日)

  正如人需要精神一樣,我們的城市也需要精神。城市精神是一個城市活的靈魂,是一個城市的精神支撐。因此,城市精神落實到每一個城市應該是具體的。但是,在“多元”的城市精神之上,似乎還應該有一些共性的東西。在一個和諧社會裏,這些共性的東西共同組成具有時代特色的“城市精神”。

  寬容應該是“城市精神”應有涵義。寬容是城市的基本品格,寬容也是城市的活力所在。但現在一些城市卻以鄙夷的眼神打量外來者,比如近日江西某高校食堂門口的告示牌上寫着“禁止民工在此用餐”,讓農民工朋友感覺不到一絲來自城市的理解和尊重;還有的城市竟公然提出抬高門檻限制外來人口的涌入。可以毫不誇張地説,一個沒有寬容精神的城市,也必將失去未來。

  每個城市還應該是充滿個性的。土耳其詩人納喬姆希格梅有一句名言:“人一生中有兩樣東西是永遠不能忘卻的,這就是母親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我們還記得母親的面孔,可是城市的面貌呢?卻日益模糊,許多城市大拆大建,千孔一面,難分彼此。建築作為文化的一種載體,它的背後有着深刻的文化印跡和濃厚的人文精神。雷同的城市建築,昭示城市個性的整體迷失令人堪憂。

  法治也應該是“城市精神”重要內涵。遺憾的是,儘管從城市的硬體設施來看,國內許多城市似乎已步入現代化。然而,許多城市仍然缺乏法治精神。例如,城市的規劃往往隨着城市管理者的變化而變化,有人甚至譏之為:“城市的便道磚的顏色隨着市長的改選而改變。”另外,在城市漂亮外表的背後還發生着各級政府插手下的無數市場分割的廝戰,對外地人的歧視性差別對待,弱勢群體市民的無助申訴……沒有法治的支撐,一個城市又怎樣可持續發展?

  如果説城市是一個國家的靈魂,那麼城市精神就是城市發展之魂。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打造“城市精神”,用“城市精神”來支撐城市的生存與發展,滋潤城市的現代化歷程。當然,“城市精神”的成長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山高水長,任重道遠,城市管理者千萬別犯“大躍進”的錯誤。

  (來源:東方網)

熱詞:

  • 城市精神
  • 精神支撐
  • 城市的規劃
  • 城市建築
  • 多元
  • 活的靈魂
  • 大躍進
  • 新京報
  • 和諧社會
  •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