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金針菇淪陷折射舌尖上的監管不給力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7日 08: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福建古田縣工商局在一黑作坊查獲35噸用工業檸檬酸泡製的可致癌金針菇,這些金針菇正準備銷往福州的一些食品加工廠和罐頭廠。據悉,加了檸檬酸的金針菇保質期一般在10個月至1年,長期食用可導致低鈣血症。黑作坊老闆表示,“自家生産的,自己一般不吃。”(6月5日東南網)

  金針菇致癌,又一個大眾食品淪陷,刺痛了消費者的舌尖,讓人感覺那個《舌尖上的中國》離自己又遠了一步。紀錄片中那個中國,美食如雲,讓人垂涎三尺。但普通老百姓卻每天要為奶粉的安全擔憂,為醬油的真假發愁,為食用油的好壞撓頭,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食品,偽劣橫行,真假難辨,如今成了老百姓不能承受之重。

  生活必需品的不斷淪陷,對公眾信心的打擊是最大的。公眾在痛恨生産企業、作坊主的無良和黑心時,必然也把矛頭指向食品監管部門。它們作為食品的監管者,是公共衛生安全的“把門人”。食品尤其大眾食品一再曝出質量問題,足以説明監管部門的工作不給力、不積極、不到位。

  監管部門的工作不給力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監管不積極、不主動。瘦肉精羊、毒奶粉、塑化劑、地溝油等等,大部分曝光的事件或案件,都不是監管部門第一時間發現的,一般都是知情者曝光,媒體跟進,監管才介入調查。這次致癌金針菇雖然是工商部門發現的,但也有一定的偶然性,而且從規模上看,這家黑作坊生産致癌金針菇已有時日。從這個角度看,監管算是後知後覺。被動監管錯過了整治的時機,造成了惡果,對消費者來説,這是舌尖上的最大安全隱患。

  還有一個就是檢測標準的缺失和滯後。對於食品問題,公眾經常能從監管者嘴裏聽到的説辭就是沒檢測標準,區分不了。食用醬油和化學醬油區分不了,配製食醋和釀造食醋沒有明確鑒定辦法,地溝油也沒有有效的檢測辦法,蔬菜“催熟劑”也沒有檢測指標……如今,鹽漬金針菇也無檢測標準。沒有相關的標準,的確不利於監管者工作。但這不能成為監管部門卸責的理由。一者,完善食品標準和檢測手段是監管部門的職責之一,缺標準正是監管工作不力的結果;二者即便一時沒有檢測標準,也要創造條件加強監管,阻止疑似問題食品上市,不能坐等檢測標準的完善。

  被動監管,檢測標準缺失一直是食品監管的老大難問題。黑心食品頻出,問題也大多出在這些方面。《舌尖上的中國》雖然很熱,但現實中消費者的舌尖卻很冷,這需要監管部門有作為,多給力,用自己的行動去捂暖消費者冰冷的舌尖。

  (來源:紅網)

熱詞:

  • 金針菇
  • 監管部門
  • 毒奶粉
  • 檢測標準
  • 淪陷
  • 監管工作
  • 監管者
  • 舌尖上的中國
  • 催熟劑
  • 地溝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