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以創新突破“三農”金融服務瓶頸李筠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5日 08: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央一號文件已連續9年聚焦“三農”,農村金融服務不足、經濟主體融資難等問題引起了各個層面的高度重視。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和引導政策,在緩解“三農”金融供需缺口上取得了明顯成效。儘管如此,長期疊加影響農村金融服務、困擾農村經濟發展的各種因素並未消失,農業生産週期長,供給調整滯後於市場,經常出現豐産不豐收的現象;農戶經營分散,抗衝擊能力差,易遭受自然災害的侵襲;農産品預期收益低,資金和人才等要素易出現單向外流。

  廣東既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也是經濟發展最不平衡的省份之一。不少縣域經濟仍較為落後,且地區差異較大,如森林和小水電站資源集中分佈在粵北山區,漁業資源主要分佈在粵東粵西沿海地區,供港和出口農業則主要分佈在珠三角周邊地區。農戶、小型農業企業、農業生産專業合作組織等主體的資金需求普遍“短、小、頻、急”,缺乏必要的抵押和擔保,且農村徵信體系建設較弱,導致商業金融面臨“風險大、成本高”的困境,難以實現可持續性。

  上述制約因素導致當前“三農”金融服務仍然存在“管理難”、“貸款難”、“服務難”等三大問題。我認為,要突破制約瓶頸,在堅持商業運作的前提下切實提高“三農”金融服務水平,唯有通過創新。

  從創新集中連片模式入手,破解三農“管理難”問題。

  為解決“三農”客戶分散與大型銀行服務集中化的矛盾,克服以“撒胡椒面”式服務“三農”帶來的成本高、風險大等突出問題,應著手探索集中連片的服務模式。依託發展前景好、輻射帶動能力強的“三農”優勢特色産業和重點片區,以産業鏈或片區內的核心企業為紐帶,推廣“公司+農戶”、“公司+養殖戶”等模式,實現公司、農戶和銀行的三方共贏。

  從創新抵押擔保方式入手,破解三農“貸款難”問題。

  金融機構服務“三農”,重心在信貸服務,難點也在信貸服務。過去,我們的信貸産品基本上是“城鄉同質化”,符合“三農”個性化需求的特色信貸産品比較缺乏。應創新和拓寬擔保方式,探索林權、小水電、漁船、存貨、應收賬款等多種抵押方式,全方位滿足企業和農民的貸款需求。

  從創新鄉村惠農渠道入手,破解三農“服務難”問題。

  考慮到目前依託有限的網點物理渠道已難以滿足廣大持卡客戶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應面向廣大鄉村地區大力推進金融服務“惠農通”工程,以“惠農卡+電子渠道”為基本模式,以商務部“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為重要結合點,在農家店、供銷社、農資連鎖店、飼料批發店、農副産品批發店以及村級新農保服務站、新農合定點醫療服務站等區域布放電子機具、設立服務點。對交通不便或無固定電話線路的地區,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適度布放無線智慧支付終端或無線POS機,提供流動金融服務。

  考慮到農村金融“風險大、成本高”的現實,建議由政府主導構建風險補償機制,如依託財政資金建立農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按照“專款專用、結余留成、滾動使用、超支不補”的原則,為涉農貸款提供風險擔保,以增強商業金融機構服務“三農”的內生動力。同時,建議各級財政採取貼息以及降低稅收等方式,鼓勵金融機構通過低息貸款積極支持縣域發展,促進農業資金回流農村、反哺農業。

  (作者係中國農業銀行廣東省分行行長)

  本期主持人:黃倩蔚

熱詞:

  • 三農
  • 農家店
  • 中央一號文件
  • 金融服務
  • 服務模式
  • 貸款難
  • 管理難
  • 服務難
  • 農戶
  • 農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