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教育部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典型案例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30日 16: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北京5月30日電 (記者 馬海燕)2010年上海學生在PISA測試(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對15歲學生學習成績進行的國際測試項目)中一舉奪魁,轟動一時。教育部今日推出“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典型案例”,上海市“新優質學校推進項目”被介紹給大家,43所普通學校“讓每一所家門口的學校都優質”,其做法成為教育者關注焦點。

  43所項目學校都有著共同特質,即不挑選生源、不爭搶排名、不集聚資源,但他們卻體現了“轉型”方向,即負責任地接納就近入學全體兒童、促進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的價值追求、盡可能滿足學生發展需求的辦學思路和教育措施。

  上海市閔行區平南小學是一個城鄉結合部的學校,該校60%的學生都是農民工子女。該校提出“愛滿平南,一個都不能少;和諧發展,一樣也不能放”的“零缺陷”理念,讓學校裏原本與城市隔膜的農民工子女開始變得樂觀自信,也讓該校校長張小娟覺得“做一個普通學校的校長是很幸福的事”。

  上海市普陀區洵陽路小學有近40%的學生是農民工子女,50%是城市平民子弟,教師“零拒絕”欣賞和呵護每個孩子的成長。該校校長朱乃楣説,學校應該是讓孩子一睜眼就想來的地方,一所在滿足老百姓教育需求的過程中不斷自我超越、著眼于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學校,其本身就在不斷提升教育境界。

  上海市實驗學校東校校長王瑋航説,以前該校所在社區的學生家長看不起家門口的學校而到外面擇校,現在學校通過改革,成立“家長委員會”,讓家長代表全面參與學校管理,已經成為熱門學校,連帶著周圍房價也“水漲船高”。

  上海市教委巡視員尹後慶表示,“新優質學校”項目的擴散效應已經在部分區域層面開始顯現輻射力。今後上海要能夠出現一批新名校,不是靠學業成績排名和升學率成名,而是靠育人質量過硬,包括對困難學生、農民工子女教育取得卓有成效的學校。

  尹後慶表示,43所項目學校的實踐案例提供了新優質教育的共性經驗:

  首先是鮮明的“平民教育”意識,讓教育關懷公平地惠及來自不同社群的所有學生,尊重學生差異,重視其原有基礎上的良好發展,個性的豐滿與人格的健全,遠比考試分數重要。

  其次是對內外需求的積極適應。他們不抱怨客觀上的不利條件,看清形勢、抓住機會、主動行動,以適應社會、教育、學生長遠發展的需求為目標,定位學校發展方向。

  第三是提升課程領導力,在新課程實施中謀求新發展。通過校本研修促進教師對課改理念的內化,提高課程執行力,從課堂教學實際改進著手,提高教育效能。

  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司長高洪表示,教育資源不均衡是歷史遺留問題,短時間內無法解決,教育部希望推出一批努力探索教改的案例,給全國基礎教育工作者更多啟發。(完)

熱詞:

  • 教育部
  • 上海市實驗學校
  • 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 新課程實施
  • 課改
  • 學校發展
  • 尊重學生
  • 校長
  • 上海市教委
  • 家長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