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官媒:把文化創造權、選擇權、評價權交給人民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4日 13: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官媒刊發系列文章紀念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人民日報》論文化“人民性”

  據《東方早報》報道:1943年2月5日,延安各界兩萬多軍民聚會,舉行春節聯歡活動。魯藝教師王大化(右)、學員李波(左)表演了秧歌劇《兄妹開荒》。毛澤東看了演出後説:“這才像為工農兵服務的樣子嘛!”

  5月22日,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刊發任仲平的署名文章,論述了文化的“人民性”。文章指出,從延安文藝座談會到十七屆六中全會,黨始終將文化發展擺在重要位置,精心領導,並伴隨時代發展不斷提出新的戰略思想,做出新的決策部署。70年曆程中,黨探索出一條“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化發展道路。文章強調了將“文化創造的權利、選擇的權利、評價的權利交給人民”。

  《人民日報》這篇題為《文化“為人民”的歷史跨越》的文章,回顧了從延安文藝座談會到十七屆六中全會以來中國文化的發展歷程,從70年前“我們的文學藝術都是為人民大眾”的《講話》,到70年後“一切進步的文化創作生産都源於人民、為了人民、屬於人民”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産黨找到的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人民日報》的這篇評論指出,隨著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文化賴以生存的體制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不同於民主革命時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民群眾通過市場進行文化消費,完成文化選擇,滿足文化需求。完全按照“計劃”進行文化生産,如何滿足群眾的多樣化需求?僅僅依靠“指令”推出文化産品,如何體現人民的主體地位?讓文化走向市場,也就是把文化創造的權利、選擇的權利、評價的權利交給人民。

  與此同時,新華社也發佈了一系列文章,回憶和紀念延安文藝座談會的講話,其中《人民大眾:文藝創作永恒的“聚焦”》長文,闡釋了中國文藝“為什麼人”、“如何為”的問題。

熱詞:

  • 人民日報
  • 文化選擇
  • 文化生産
  • 文化體制改革
  • 文化創作
  • 人民群眾
  • 人民大眾
  • 人民性
  • 講話
  • 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