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關於建築的文化聯想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2日 12: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建設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清明節後,筆者的文化聯想之一是要撫平文化“傷痛”。文化遺産是歷史的見證,是人類得以延續的生命記載,是城市發展的精神家園。如因為有了週口店遺址,我們才知道50萬年前我們祖先的生存狀況和人類進化歷程;有了仰韻遺址,我們才敢稱“五千年中華文明”;有了殷墟遺址,我們才看到先祖在3000年前在甲骨上為我們創造的那些奇妙的文字……所以,文化遺産的失落,就是一段文明的逝去,一段歷史的“殘缺”。因此,文化遺産意識在建築師、規劃師中的覺醒,就變得極其必要。否則,沒有思考、沒有熱情、沒有深度、沒有營養、沒有感情充盈的文化,只能是無靈魂的蒼白文化,是城市文化之悲哀。

  關於建築藝術的文化聯想之二是讓有思想及有能力之人獲得創作的自由。作為英國的新馬克思主義代表人物、批判性公共知識分子,大衛 哈雄早已為中國讀者所知,他以驚人的洞察力對現代西方文明進行了深入研究,其著述在國內也早有出版;日本建築史學家伊東忠義(1867~1954年),一生致力於日本傳統建築以及亞洲建築的研究,先後遊歷北京、天津、通州、宣化等地,創作了野外考察筆記及諸多古建築手繪圖,其功力達到了可繪下房間的俯視圖、門窗、床、茶几、電視、桌椅、衛生間乃至細微到一個水龍頭;大戲劇家曹禺是個“為藝術而藝術”之人,他一直倡導,如果將藝術創作屈從和依附於高度意識形態化的政治宣傳,創作將喪失為藝術而藝術、為表達而表達的本體價值與詩化魅力,而且也起不到政治傳播所需的感動人心的激勵效果。

  關於建築的文化聯想之三是如何構建中國建築的文化強國願景。筆者的一個基本思考是要回復精神本性與文化先行,要開展中國建築的現代性建構,要勇於站在文化復興大格局之轉捩點上。其實,文化、文明、常識……這樣的字眼從未遠離人們的口頭與筆端,中國人對於文化崛起的嚮往與追求,不亞於其在經濟、政治領域的情懷。文以載道,文化從來都被寄託了更深更遠的圖騰含義。無論是學者的思辨力,還是發展改革共贏的理念,都強調要走“文化的正道”,都需要制度的頂層設計。傳媒與文化要的是解放而不是約束,越是解放、開放的文化,越是生機勃勃。我們中國建築文化的品性必須持其四大特性:重批判性、重規範性、實用性與精神性。文化是智慧,是歷程,是一個國家、城市、企業的精神梁柱,絕非花言巧語的抒情朗誦樣的“面子”工程。

  □金磊

熱詞:

  • 建築文化
  • 文化復興
  • 聯想
  • 為藝術而藝術
  • 傷痛
  • 面子
  • 批判性
  • 公共知識分子
  • 手繪圖
  • 頂層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