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面子工程”帶不來文化繁榮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0日 06: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江西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媒體披露了陜西某地打著“城市運動公園”的幌子違規建設高爾夫球場,這種現象在全國其他地方也屢見不鮮。統計表明,目前我國正規審批的高爾夫球場只有十幾家,而現存的高爾夫球場遠遠超過這個數字,一些地方借“繁榮文化産業”之名,為這些違規高爾夫球場土地審批大開“綠燈”,有的地方政府還為其經營保駕護航。

  現實生活中,高爾夫球場不是普通百姓所能夠消費的,在綠茵場上演的只是所謂“富貴階層”的遊戲。可以説,期冀依託奢華的高爾夫球場帶動當地文化的繁榮,不啻于天方夜譚。

  時下,一些地方打著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旗號,在文化活動、文化設施上偏好大場面、大項目,似乎投資不“大”、花錢不多,無以體現“大發展、大繁榮”。《人民日報》曾就國內城市劇院開出過一個“奢華清單”,這些藝術中心、大劇院等,動輒要與“國際接軌”,單個投資都達到幾億元、十幾億元。從中不難看出,一些地方為文化工程燒錢的膽略,是一個比一個“大氣”。不過,令人尷尬的是,這些“文化設施”儘管極盡奢侈豪華之能事,維護費用高得驚人,利用率卻超低,一年只能運營幾十場的劇場比比皆是,這種“高昂的投入”與“極低的使用價值”之間形成的鮮明對比,無疑值得反思。

  不可否認,在一些地方領導心目中,文化的發展和繁榮,非得有“上得臺面”的文化設施不可,甚至某些窮困地區也不甘落後,即使“勒緊褲腰帶”也要盲目跟風。山西有一個省級貧困縣,全縣財政收入才幾億元,縣城只有3萬多人口,在這個偏遠山區縣城內,卻歷時兩年建起一座總投資超億元的文化中心,主體竣工的文化宮氣派豪華,被指酷似“鳥巢”。如此“超前思維”的大手筆,老百姓並不領情,斥之為“文化面子工程”。然而,當地領導竟稱該中心是“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的“民心工程”,旨在傳播“高雅藝術”。殊不知,普通百姓誰舍得花上數百元乃至上千元錢去買張門票欣賞“高雅藝術”?難道説,“高雅藝術”只能在豪華劇場傳播?值得一提的是,某些奢華的“文化工程”、“文化名片”的背後,是否暗藏腐敗行為,是否有鋪張浪費、勞民傷財之嫌,有關部門不妨查一查。

  公共文化設施是為大眾服務的,如果離奢華越近,勢必離百姓就越遠。在筆者看來,文化設施需要大力建設,但絕不是奢華型的,而是基層的、社區的,提高人民群眾的文明素養,也不是靠幾個博物館和劇場就能立竿見影的,更不是靠奢華的高爾夫球場能帶動的。“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就要求各級政府在決策上須有正確的文化發展觀,切莫讓“面子工程”毀了文化民生,與其建造一些僅具觀賞價值、僅供少數高端人群消費的奢華文化建築,不如著力改善文化民生,建設一批經濟實用的公益性文化設施,比如“農家書屋”、“職工俱樂部”、“社區圖書室”等,並堅持面向大眾免費開放,讓百姓共享先進文化發展成果。

  好的文化在於其精神內涵,不一定需要奢華的包裝。倘若把文化建設當成“面子工程”、“政績工程”去抓,只求外表而忽視內在價值的追求和文化精神的打造,無疑是舍本逐末、追名逐利的浮躁心態。事實證明,缺乏真正的文化內涵、藝術品質,缺乏廣大群眾能夠接受的文化傳播平臺,無論形式怎樣奢華,也難以吸引受眾,大力繁榮文化、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只能是一句空話。(劉上峰)

熱詞:

  • 面子工程
  • 文化設施
  • 文化工程
  • 高雅藝術
  • 文化建設
  • 文化內涵
  • 文化産業
  • 文化傳播
  • 高爾夫球場
  • 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