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使公共文化服務 陽光澤被全體市民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9日 23: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366個村(社區)建設公共電子閱覽室;32個鎮(街)圖書館增加22.4萬冊藏書;558個村(社區)各聘1名專職文化管理員;建立全市數字公共文化服務統一平臺——東莞文化惠民網……上周舉行的市委十三屆第9次常委會議,決定投入1.16億元在年內通過四個項目的實施進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一批政策“幹貨”與計劃目標隨之應聲出臺,文化惠民的大幕也由此徐徐拉開。

  此番在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大背景下,“創建給誰帶來了實惠?”面對這道問題,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建華一語破題,不要為建而建,公共文化建設的本質就是惠民。這一席談,與公眾期盼的不做“迎評工程”與“面子工程”,而要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期盼完全吻合,並相呼應。

  為民、惠民,看似抽象而又被屢屢提及的字眼,若要植入到具體的創建工作中,效果就會截然不同,反之亦然。比如計劃提出32個鎮(街)圖書館年內要增加22.4萬冊藏書,可以説,藏書易得,但如何使藏書真正發揮效用、掀起一股讀書之風,則更顯務實和重要;比如558個村(社區)要各聘1名專職文化管理員,這些新崗位的推出又如何做到權責明確,使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比如366個村(社區)要建公共電子閱覽室,其建成之後的上座率幾何,公共財政支出與成效是否會成正比……一邊是數據,一邊則是為民辦實事需要考慮和解決的後續問題。在新的歷史時期,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就是要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否則失去這一基本訴求,公共文化服務一説也將無從談起。至少以下幾點在創建過程中亟需注意:

  一要注重整合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打破市、鎮(街)、村(社區)的區域壁壘,需要統籌規劃和建設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實現公共文化資源共建共享,同時要廣泛地吸納社會資本參與投資文化,避免政府唱“獨角戲”,吸收各類社會組織與民間力量參與辦文化,形成創建氛圍,合理運用政府、社會、市場三方的力量共同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提升。

  二要注重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務要惠澤全體市民,使之惠及每個階層的市民群體,特別要注重細分文化消費群體,貼近和照顧不同群體的需求,讓公共文化服務産品走進基層,從而擴大文化服務的受益群體,使公共文化服務的陽光澤被全體市民,逐步邁入公共文化服務“零門檻”時代。

  三要注重公共文化建設的制度考核。此番我市投入鉅資、打造公共文化服務,要從考核制度層不斷改進,進而保證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可以考慮引入第三方機構進行考核問責,最終要從老百姓的口碑中得到實事求是的回答與響應,而不是單純地以數字、材料與彙報作為考核的全部素材。

  總之,我市要實現高水平崛起,文化即是根本,而文化之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要突出建設公共文化,唯有向市民提供更好質量、更多數量的公共文化産品,才可以使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相適應。

熱詞:

  • 公共文化
  • 服務體系建設
  • 文化服務
  • 服務産品
  • 文化消費
  • 獨角戲
  • 面子工程
  • 幹貨
  • 服務設施
  • 電子閱覽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