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中國農業大學學者:輿論在加劇食品安全恐慌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7日 15: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媒體在幫助人們獲得更快、更新、更多資訊的同時,也讓大家無形中承擔了負面新聞和垃圾信息帶來的壓力。尤其是在揭露一些食品安全問題上,媒體所扮演的角色不是協助解決問題,反而加劇了人們對食品不安全的心理恐慌,這值得媒體反思。

  現階段社會各方所獲得的信息極不對稱,群眾易受到媒體,尤其是所謂“中立媒體”的報道誘導,不經思考就全盤接收。但目前媒體普遍呈現多資訊少評論、多轉述少調查、多現象少本質、多頻次少篇幅的狀態,這種快餐式的信息服務使人們弱化了深度分析、獨立思考的能力,降低了視野的高度與廣度。結果一些報道的效果是把大眾的理智淹沒在一片抱怨聲中了。

  以近期有關食品安全問題的報道為例,據筆者觀察後發現,在各種聳人聽聞的新聞與數字背後,新聞報道有以下缺失:其一,沒有指出數據來源,使這些數據不可信不可查,若能説明來源或計算方法,就能方便於研究與質疑。其二,沒有明確事件發生和波及範圍,容易讓受眾以偏概全,加深恐懼心理。其三,沒有從專業、科學的角度來解釋食品安全事件,民眾只能從一個個數字上模糊地感知事情的嚴重性,卻不知如何從科學的角度來認識和預防食品風險。長此下去,會導致一個國家的政府公信力下降、風險過渡成本升高,對民族工業的打擊加劇等問題。其四,報道不系統地講出事件的始末緣由和具體的真實原因,讀者不知道應該朝著什麼方向去評價進而維權,而是簡單將問題歸結于政府和社會道德,讓政府無端背負了一些執政包袱。其五,沒有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對於個人而言沒有有效的解決方法,對於大局而言也沒有緩解事態建議。而政府決策對孤立的事件必然會有一定的滯後性,這段中空期最容易造成事態的擴大和民眾恐慌,所以媒體有必要去引導群眾理性應對風險,而不是加大社會心理恐慌。

  上述幾點都需要新聞專業人士進行客觀、公正的資料採集、整理、分析、總結、評論以及及時尋找對策並與民眾進行交流溝通,將最為合理的評價傳遞給受眾。目前我國正處於一個漫長而曲折的轉型階段,食品安全是政府需要長期面對的問題。媒體作為連接政府與民眾最直接的紐帶,其立場和觀點無疑變得更為重要。▲(作者係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學者)

熱詞:

  • 食品安全問題
  • 農業大學
  • 食品科學
  • 受眾
  • 新聞專業
  • 建設性
  • 垃圾信息
  • 快餐式
  • 媒體
  • 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