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員工解聘稅”有失厚道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6日 16: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眾日報網絡版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單位給解聘員工的經濟補償是否繳個稅?國家稅務總局納稅服務司對此進行了解答,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係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其收入在當地(設區的市)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徵個稅;超過的部分,要按照規定計算繳納個稅。(新華社北京5月15日電)

  這幾年,幾乎每一個稅收話題,都會牽動著公眾目光和網絡神經。“雁過拔毛也不過如此”,“失業了還要交稅,有沒有道理?”……單位給解聘員工的經濟補償需要繳個稅的説法,也立即成為了一個網絡熱點,而這些網絡留言,則真實反映了人們對“員工解聘稅”的困惑和不滿。

  依法納稅,是每一位公民的法定義務。但在一定時期,社會財富蛋糕是一定的,稅收切走的大,百姓獲得的就少。稅收,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百姓關注稅收,實質上是對自身生活質量的關心。前段時間,有個“稅負痛苦指數”的説法引起爭議,一些專家認為,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宏觀稅負並不高,説中國稅負痛苦指數是科學性較差的一種算法。不管怎麼計算,從這幾年發展數據上可以看到,稅收增長速度明顯高於居民收入增速,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稅負程度。正因如此,“結構性減稅”、“讓利於民”,連續多年為全國兩會代表委員所熱議,有全國人大代表提出:“老百姓納的稅已經夠多的了,我們稅收立法的出發點不要總想著從老百姓兜裏掏錢,而是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怎麼給老百姓減稅。”在減稅的總基調下,“員工解聘稅”是不是偏離了社會的減稅呼喚?從人性化角度審視,對那些被解聘的相對弱勢的員工收稅,無異於傷口撒鹽、雪上加霜,有失厚道。

  公眾之所以質疑“員工解聘稅”,也與稅收不透明有著密切關係。筆者注意到,在幾大門戶網站和微博上,人們最集中的疑問是“收那麼多稅幹什麼?”稅收是對社會收入的再分配,國家通過稅收工具籌集收入,不僅是為了保證國家財力,更是為了更好地提供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由於透明機制不足,許多人對稅收去向不清楚,而從一些相關報道看,從前些年“審計風暴”揭開的黑洞看,大量稅收用在了“公車消費、公費出國、公款吃喝”上,用在了一些豪華辦公樓、辦公設施、各種名目的“公款追星”上,而“教育、醫療、社會保障、救災救濟”等投入不足,已成為持續多年的老大難問題。顯然,有關方面不能總是強調納稅人義務而漠視納稅人權利,當一些人覺得稅收去向不明,感覺稅收與公共服務不對稱,就可能對稅負産生抵觸情緒,就要對“員工解聘稅”説三道四。

  “員工解聘稅”,可能有一定的條文依據。但是,一個社會的稅收制度,不能總是對普通居民“錙銖必究”,而應以人為本,多一些人性關懷,能減免的儘量減免。重申稅收價值,多替納稅人著想,讓稅收有益於增進百姓福祉,減輕百姓負擔,讓納稅人獲得更為充分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稅收才能更為合理,人們才能心甘情願地依法納稅。(南方網編輯:東雪)

熱詞:

  • 解聘
  • 員工
  • 宏觀稅負
  • 結構性減稅
  • 審計風暴
  • 個稅
  • 指數
  • 參與權
  • 稅收立法
  • 大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