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鄧海建:洋奶粉“漲無度”果然怪消費者?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6日 15: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齊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作者:鄧海建

  近日,媒體調查稱中國內地部分洋奶粉價格為原産地4倍。媒體稱,乳企借成本上漲和升級配方虛漲價格,內地的部分“洋奶粉”售價為全球最高水平。洋奶粉的高定價,或許可以歸因到內地消費者的消費心理。(5月16日《廣州日報》)

  國産奶粉的“跳樓價”賣不過洋奶粉的“暴利價”,這就是最真實的市場現狀。其實早在2011年初,一次關於中國嬰幼兒奶粉質量安全的研討會上,農業部官員就憂心忡忡地表示,奶粉進口總量屢創歷史新高,我國嬰幼兒奶粉價格將完全受控國際市場,中國消費者已開始為此支付不合理的高價。話雖含蓄,意猶言表。隨後是行業協會呼天搶地地“愛國産奶粉、愛民族工業”的口號聲。言外之意,國産奶粉之於國內消費者,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隨著洋奶粉一次次圈地搶錢,國産乳企的怨憤情緒堪比竇娥。面對洋奶粉的高定價,板子終於一次次打在“消費心理”的屁股上。邏輯也不複雜,因為就在前些日,針對網友熱議的關於“老酸奶和果凍中添加破皮鞋所制工業明膠”相關話題,中國奶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谷繼承和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就認為,“從有關部門公佈的檢測結果看,我們的乳品質量處於歷史最好時期”。既然“歷史最好”,還落得個“多情反被無情惱”,市場何其詭異?

  眼下的專家和權力部門為消費者普及的無非是這麼幾個道理:一是數據顯示,國際大包粉價格從2011年7、8月的3.9萬元/噸回落至2.9萬元/噸,而近期則基本穩定在3.05萬至3.1萬元/噸區間,因此,目前洋奶粉並無原料漲價壓力,成本驅動説實為託詞;二是高價洋奶粉未必等於高質,近幾年進口奶粉因蛋白質含量不達標而被退貨的事例並不鮮見,去年以來,大品牌洋奶粉更是接二連三被查出質量問題。但問題是,比之於高價和蛋白含量等問題,安全才是最後的底線。從大頭娃娃到三聚氰胺,國産奶粉已經透支完市場公信。所謂“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何況這些年奶粉安全問題若隱若現、奶粉事件責任人又冒泡履新--重塑國産奶粉的市場公信何其艱難?

  愛國貨,更愛孩子。這就是市場最樸素的邏輯。《2009年至2012年中國奶粉市場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自“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後,消費者對本土奶粉的不信任導致進口奶粉衝擊國內市場,洋品牌在高端市場的佔有率由2008年初的70%上升到目前的85%。需求決定價格,誰都知道洋奶粉就是利潤高,但誰逼著國內消費者去爭先恐後當“冤大頭”?

  蘋果電子産品利潤高吧,各色奢侈品包包利潤更高--價格高企又如何、質量瑕疵又如何,人家有完善的質量保障體系,有較為誠意的危機公關能力,有更為成熟的市場培育意識。更重要的是,它們深諳一個最基本的邏輯:市場從來沒有“好消費者”與“壞消費者”之分,“愛國牌”也不會回回得贏,質量、惟有質量與服務,才是安生立命之本。

  (來源:齊魯網)

熱詞:

  • 工業明膠
  • 谷繼承
  • 奶粉事件
  • 洋品牌
  • 消費者
  • 消費心理
  • 廣州日報
  • 暴利價
  • 跳樓價
  • 三聚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