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來論:提請公權力關注每一則食藥傳聞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0日 07: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央視網評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鄧海建

       前日,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何兵爆料稱,國內許多高齡奶牛靠激素才能産奶,養殖戶為治愈奶牛因超標擠奶引發的乳房發炎,讓奶牛注射大劑量抗生素,從而導致女嬰早熟。國內某知名品牌鮮奶生産商對此否認,同時透露,國家允許奶牛生病時注射抗生素,但服藥期間奶牛不能擠奶。(4月19日《廣州日報》)
 
       從微博上疑似謠言的“明膠驚魂”,到一如地溝油大案般令公眾訝異的“皮革膠囊事件”——傳聞,在公共事件的跌宕起伏中扮演著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角色。“凡街市無根之語,謂之謠言”。謠言當然要抵制,但抵制謠言的最佳姿態不是抵死發誓,也不是拍胸脯站隊,而是以真相的力量反駁之、擊碎之。今日的《重慶晨報》消息説,業內人士表示生産膠囊可通過勾兌工業明膠和食用明膠,控制鉻含量;而專家則稱明膠廣泛運用於食品、醫藥和化粧品,200多億元的問題膠囊流入市場,其危害不亞於當年的三聚氰胺。果真如此,那麼,“破皮鞋與老酸奶的相逢”,誰説一定是可以貽笑大方的杞人之憂?
 
       回到高齡奶牛懸疑上來,法學專家的坊間之語,雖然有名人信用天然兜底,但畢竟不是專業説法,有失權威。然而,就事實來説,激素瘋狂下的高齡奶,也絕非臆斷之語,譬如中國奶業協會工作人員就表示,2008年以前確實存在高齡奶牛産奶的情況。此外,現實而言,仍有兩重疑慮待解:一者,奶業生産産業化轉型亟待破解,分散型小奶農的價格命運堪憂,典型的例證是媒體近日在黑龍江省雙鴨山市發現,由於大型乳品企業壟斷區域鮮奶收購,這一地區生鮮奶收購價持續在低位徘徊,導致很多奶戶入不敷出,被迫“砍牛”(殺牛或賣牛),當地一斤奶價錢賣不過一瓶礦泉水。菜賤傷農,奶農生存如此多艱,那麼,高齡奶牛死不退休的現象果真不存在?二者,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方證與系統生物學研究中心張永煜教授、賈偉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的科研人員合作研究,發現性早熟女童的發病過程與色氨酸、酪氨酸、三羧酸循環等多條代謝通路發生改變直接相關,實驗中還檢測到6種與性早熟發病相關的激素。此前,武漢、江西、山東、北京等地女嬰出現性早熟現象,儘管衛生部表態稱“不能判定女嬰性早熟與特定食物有關”,然而,仍有專家透露,奶粉中含激素並非個案,對不孕奶牛注射催奶液追求高出奶率已成行業潛規則。真相還是流言,需要的不僅是權力表態,更要有科學與邏輯的實證。
 
       誰也不希望奶粉出事,都指望奶牛是純潔而健康的。前幾日,中國奶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谷繼承和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多次表示,“我們的乳品質量處於歷史最好時期”。然而,毋庸諱言的是,這個論斷並未得到市場或輿論的認可。有專家稱,10多年前,國內奶粉市場上,洋奶粉的份額僅有三成多,目前這種局面已發生“大逆轉”,甚至儘管洋奶粉的售價“一路高歌”,從每罐200元直逼每罐400元大關,但其市場佔有率仍居高不下。可見,三聚氰胺將消費者傷得很深,而持續空乏的表態並不是撫平創傷的“雲南白藥”。
 
       食品藥品,性命攸關。此等大事,寧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在諸多行業亂象恰恰是因“潛規則”吹風而掀開的背景下、在名人傳聞屢屢為安監質監提供諸多線索與警示的實踐中,不帶惡意的提醒、居心善意的揣測,何嘗不是另一種代表民意關切的監督?明膠事件的前車之鑒就在眼前,那麼,可否提請公權部門關注每一則食藥傳聞,以真相的力量安撫每一顆憂懣之心?

熱詞:

  • 高齡奶牛
  • 激素
  • 食品安全
  • 流言
  • 權力表態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