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我國建海岸警備隊可為處理海上爭端留迴旋餘地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5日 03: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加強巡航力度

  提高全民海洋意識

  ——黃岩島對峙事件的兩點反思

  圍繞近期中菲黃岩島對峙事件,有關國際問題專家對本報記者表示,此事給我們留下兩點反思。

  一是要加強我國海域巡航的力度。

  近年來國際海上爭議比較頻繁,我國海上安全形勢日形嚴峻,如中日之間在釣魚島與春曉油田、東海劃界方面屢有爭議,菲律賓、越南等國多次對我國漁船無理驅趕、搜捕和搶掠,南海一些鄰國持續、大規模地在與我主權有爭議地區引入外國勢力及第三方資本開採油氣資源等。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羅援少將曾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提交了成立國家海岸警備隊應對海上衝突的提案。

  羅援指出,鋻於目前中國東海、南海形勢日趨複雜、嚴峻,我國需要成立一個在領海內巡航的綜合執法力量。海岸警備隊可為中國的外交與軍事鬥爭留下迴旋餘地。當摩擦發生時,由海岸警備隊率先出面,因為它是一支“準軍事部隊”,不至於讓一些海事問題直接升級為軍事衝突。海軍應作為它的堅強後盾。

  二是要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識,維護海洋權益。

  我國擁有1.8萬多公里的大陸海岸線和1.4萬多公里的島嶼岸線,在世界上雖稱得上是海洋大國,卻並不是一個海洋強國。受歷史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國民整體的海洋意識薄弱。

  21世紀是海洋世紀,海洋理應被視作藍色的國土。海洋蘊含着豐富的礦産資源、能源資源、水資源及食物資源。在人口劇增、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等問題日益顯見的今天,人類越來越把生存與發展的出路寄託於藍色的海洋。只有注重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實現陸地與海洋的一體化發展,才能繁榮和壯大國家經濟。

  海洋權益的內涵主要包括:

  一、海洋政治權益,如海洋主權、海洋管轄權、海洋管制權等。

  二、海洋經濟權益,主要包括開發領海、專屬經濟區、大陸架的資源,發展國家的海洋經濟産業等。

  三、海上安全利益,主要是使海洋成為國家安全的國防屏障,通過外交、軍事等手段,防止發生海上軍事衝突。

  四、海洋科學利益,主要是使海洋成為科學實驗的基地,以獲得對海洋自然規律的認識等。

  此外,還有海洋文化利益,如海上觀光旅游、舉辦跨海域的文化活動等。

  相關專家們表示,國民海洋意識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個綜合性的研究、制定海洋政策和海洋戰略的中央級機構。海警、海政、漁政、海救等被民間稱為“九龍治海”的分散管理的體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海洋事業發展。在提高全民海洋意識上,應呼籲官方、軍方、民間,教育、學術、傳媒等社會各界積極參與,促進全社會認識海洋、關注海洋、善待海洋和可持續開發利用海洋。

熱詞:

  • 海岸警備隊
  • 東海劃界
  • 海洋政治
  • 海上安全
  • 可持續開發利用
  • 海上軍事
  • 我國海洋
  • 爭端
  • 海洋意識
  • 巡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