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豈容教育整得人離婚、進公廁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4日 04: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寫下這個標題,頗有標題黨嫌疑,但確實事出有因,絕非刻意聳人聽聞。

  南京建鄴區實驗幼兒園規定,父母雙方的戶口必須與孩子的戶口在一起,父母一方戶口在外地,孩子便不能取得入園資格。為了讓孩子進幼兒園,有三對夫妻無奈辦理了離婚手續,而建鄴區教育主管部門卻稱,這一新規並沒有違反教育部門的規定。(5月12日南報網)

  廣州有一所省一級小學,多出100多名新生。這100多人,都是有“水分”的。所謂“水分”,就是指人戶分離、空挂戶等人戶不一致的情況,調查發現,有一個孩子戶籍的門牌號,原來是一個公廁。(5月13日大洋網)

  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教育的標誌性事件。其實,這樣的尷尬,又何止幼兒園、小學才有?清華大學有個課題組公佈的抽樣調查表明,生活在直轄市的學生,獲得自主招生名額的可能性是農村學生的5.5倍(5月12日《新京報》)。還有隨遷子女就讀地高考問題,日前,北大等高校學者表示,教育部不應把這個問題,全部交給地方,而要明確規定各地取消高考戶籍限制的時間表和附加條件,並且要明確政策的強制力(5月13日《京華時報》)。要知道,在“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封建時代,科舉似乎就沒有戶籍限制的問題。

  所有這些事件,無一不指向教育公平。從孔子的“有教無類”開始,公平就是教育最核心的價值。教育不公,意味著起點不公,在一定意義上,它就是最大的社會不公。隨著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和獨生子女常態化,教育不公越來越讓人無法忍受。但長期城鄉二元結構導致的校際差距,又難以在短時期內消除,逼人離婚,將戶口逼入公廁,便成了難以避免的策略選擇。它至少可以讓一些不願離婚的,沒有公廁可以落戶的,知難而退,不至於讓人滿為患的幼兒園、小學辦不下去。從滿足於“有書讀”到追求“讀好書”的過程,也許避免不了這樣的陣痛。

  但痛苦畢竟是痛苦,為了給孩子弄一個學額,把結婚證換成離婚證,把戶口登記到公廁裏,這樣的黑色幽默,充滿著荒唐和辛酸。只要優質的教育資源依然極度稀缺,無論什麼樣的限制性政策,就都不可能真正公平;而且,必然會激發尋租衝動,難免會釀發腐敗。

  破解擇校困局的治本之策,一在於加大對薄弱學校的投入,二在於促進校際間優質師資的常態流動:舍此,別無良策。眼下的尷尬是,逼人離婚,逼人落戶到公廁的規定倒是不少,而真正有效縮小校際差距的舉措,並不多見:這才是讓人深感遺憾的地方。

  (來源:紅網)

熱詞:

  • 教育不公
  • 教育公平
  • 公廁
  • 水分
  • 自主招生
  • 人戶分離
  • 離婚手續
  • 教育資源
  • 教育部門
  • 省一級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