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新聞週刊]本週視點: 高價下的“減法”(2011.05.14)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4日 22: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e6d69288aab04e5e0d5312b1032d21f7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進入[新聞週刊]>>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今天,我們要説説苛捐雜費,但是首先要從好像八竿子都打不著的電荒説起。説起電荒,好像年年有,但今年來得特別早。剛進入5月,提前而至的電荒就在全國蔓延。像浙江就遭遇了七年以來最嚴重的電荒,在另一個電荒重災區湖南,一些工業重鎮已經開始執行了一週七天裏開五停二的供電措施。拉閘限電也從工業波及到普通的居民,一些小區和個體戶只好自備柴油發動機來應對不時之需。今年電荒如此來勢洶洶,那麼這種電荒跟苛捐雜費有什麼關係嗎?《新聞週刊》本週視點關注價格攀高後面的各種費。

     湖南 湘潭

    冷清的步行街,關門的快餐店,停擺的遊樂場,這樣蕭條的場景在工業重鎮湖南湘潭已經持續了十天。

    市民:經常用手機這樣照著出去。

    餐飲:停電的話晚上就不能營業,所以我們下午準備去買發電機照明。

    為了應對電荒,湘潭啟動了第十級應急預案,並對城區內所有娛樂場所下了1500多道“封電令”。而進入本週,湖南省會長沙也加入了限電的行列。

     浙江 海寧

    這家年産值近20億元的大型經編廠,按海寧市有序用電辦公室下達的指標,即使兩台自備發電機都派上用場,也必須停掉一條生産線。

    動力副經理 楊勤峰:我這兩台發電機每天工作14小時,耗油四噸多,浪費了油不説,每天增加成本三萬多。

    為了應對停電保住訂單,海寧幾乎超過90%的企業都自備了發電機。而這家規模不大的企業除了一台大型發電機,甚至還購買了一個20噸的油罐,僅這兩項花費就超過百萬。

    董事長 周王:用電網的電,電費250塊一噸;用柴油發電達到600塊一噸,把我的利潤全部吃完了。

    企業不得以用柴油自給發電,既大幅增加了成本,更有可能上演去年由“電荒”引發的“人造油荒”。為什麼今年的電荒來得這麼早?又為什麼會在多個省份集中爆發?

     江西 于都縣

    西崗山電站站長 溫其財:這是我們三月四月的記錄,發一天兩天,發到第二天又停機了。

    記者:空白的就是沒發電?

    西崗山電站站長 溫其財:空白的,沒發電。

    西崗山水電站今年1-4月只發了15000多千瓦時的電,相比往年同期只有十分之一。而現在,由於上游水庫即將乾枯,小水電再也難以為繼了。

    天源水電站 賴貞斌:我們站裏決定了,15號就必須停機了,沒辦法發了。

    湖南電網調度電信局副局長 張文磊:今年湖南面臨特枯的年份,往年到四五月份已經是水電大發,汛期了,但是現在持續乾旱,本來火電應該進入停機蓄煤檢修的時期,結果火電依然在大量供應。

    中國目前的供電結構中,77%左右來自火電,16%左右來自水電,今年的持續乾旱讓水電這支重要的力量缺席。而除了供給不足這個瓶頸,需求的大幅增長更是加劇了矛盾。

     浙江 蕭山

    榮盛控股副總裁 俞傳坤:去年我們的需求量是6億度,今年的需求量是10億度。

    這家化纖企業的用電量,相當於當地4.5萬戶普通家庭的總和。高耗能産業在一季度的反彈,也是淡季鬧電荒的重要原因。在浙江高耗能這只電老虎一季度用電的增幅高達20%。

     湖南 株洲

    大唐株洲電廠副總經理 王乾:以前這裡可以存25萬煤,堆起來有一二十米高,現在都是空的了。

    記者:這些煤還能用多長時間?

    大唐株洲電廠副總經理 王乾:一個禮拜吧,早就已經突破警戒線了。

    2011年的電荒如此尖銳,歸根結底還是發電企業動力不足。在電荒嚴峻的湖南,34台發電機組只有19台可以並網運行,其它都在停機檢修,這其中又有多少是“主動”停機?

    國家電監會辦公廳副主任 俞燕山:你説的好聽是檢修狀態,説的不好聽就是在那裏停著,就是由於價格問題,煤的問題,資金鏈的問題。
大唐湖南分公司副總經理 羅日平:今年一到四月,我們已經虧損了6個億。現在是買煤的錢,發了電之後結算回來的,電價買不回對應的煤款。

    根據國家電監會5月發佈的2010年度報告,五大發電集團的資産負債率都超過了80%,處在高危區域,近三年來每年的虧損額都超過了85億,個別企業已經出現無錢買煤的現象。

    大唐湘潭電廠副總經濟師 張永峰:市場煤 計劃電,企業連年虧損,自己也有困難,所以調煤也有問題。

    國家電監會辦公廳副主任 俞燕山:火電企業持續虧損的局面得不到改變,夏季高峰時段大面積缺電,拉閘限電的情況,極有可能發生,有些省份還會相當嚴重。

    電荒“逼宮”漲價,這一週再度上演,但如果“電”也加入上漲的行列,無疑會讓已經破5的通脹雪上加霜。“漲價”,真的是唯一的出路嗎?

    這一週人民時評提出了另一個思路--“電力行業內部重新分蛋糕”,文章對比上網電價與銷售電價的巨大差價,提出拿走鉅額利潤的“中間商”電網,應該讓渡利潤給連年虧損的電廠,而不是總在消費者身上打主意。或許只有轉換思路,才能真正走出年年電荒的怪圈。

    白岩松:説起電荒的原因,人們可以總結出很多,比如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新的投資項目增多了,用電量加大了;還有“十一五”尾聲的時候節能減排的壓力到現在一下子變小了,用電量又增加了;還有今年汛期來的晚,水跟不上,水電也就不給力,增加了火電的壓力,這個時候誰也回避不了。眾多原因之中,火電要用煤,而煤的價格一路攀高,弄得很多火電企業沒有發電的積極性。於是一個怪現象出現了,一方面是電荒,是大面積的拉閘限電,而另一方面卻是很多地方的火電産能處於閒置或檢修狀態,誰也不傻,虧本或者利潤不高的事大家沒多大積極性去幹。那麼為何煤價高得讓人難受?不妨咱們就算一筆運輸的賬吧,看看一路上煤的身價是怎樣漲上去的。

    編輯:程 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