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通訊:中非友誼醫院的“中國走廊”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1日 10: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班吉5月10日電(記者劉芳)非洲內陸國家中非共和國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在首都班吉像樣的道路和建築也不多,因此中國政府援建的中非友誼醫院格外顯眼:簇新的白色建築,整齊的院落,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先進齊全的醫療設施,忙碌有序的工作場景,呈現出一派現代化綜合性醫院的典型景象。

  門診大樓二樓玻璃門上,法語書寫的“中國醫療隊”標誌後面,就是中非民眾有口皆碑的“中國走廊”。靠窗一側的排椅坐滿了等候治療的中非患者,另一側內、外、婦、眼、針灸、化驗各科室依次排開,中國大夫帶著中非醫護人員坐診。就是這條長不過數十米的“中國走廊”,給中非患者帶來康復的希望,也為中非醫療事業發展搭建了橋梁。

  據醫療隊隊長劉敏介紹,友誼醫院于1988年由中國政府援建,2010年維修移交。他和15名隊友是27年來中國政府向中非派遣的第14批醫療隊,由浙江省衛生廳派出,2010年8月抵達班吉,任期兩年。醫療隊醫生每天上午接診,下午在住院部查房,唯一的手術室每天都排得很滿,週一和週四做外科手術、週二和週五做婦科手術、週三做眼科手術。

  來自浙江杭州的劉敏説話語速快、條理清晰,走路也快,一看就是習慣了緊張忙碌的人。他説:“中非人相信中國醫生的技術,來友誼醫院找中國醫療隊看病的患者很多。邊遠地區百姓交通不便,難得來首都看病,每個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醫療隊還下鄉義診,免費送醫送藥。”

  在外科診室辦公桌,記者注意到2012年工作日曆上1月到6月每週安排了多例手術。“中國走廊”拐彎處的手術室一塵不染,設備齊整,中國醫護人員“全副武裝”,一例白內障摘除手術正在進行。其他各科室大夫也都按部就班,用簡單的法語依次接待患者。

  在一樓中國藥房,藥劑師李小明説,這個國家醫療條件極差,首都以外的地區沒有像樣的醫療設施,因此友誼醫院的醫療服務特別重要,中國醫療隊隊員對這一點認識得很清楚。

  陪同記者迅速參觀後,隊長劉敏抱歉告辭,因為“不好讓預約患者久等”。在針灸科室,他的徒弟尼古拉正給兩位老人背部扎針。尼古拉通過互聯網了解到中國傳統醫學的神奇,經友誼醫院選派前往上海留學,回國後在友誼醫院跟著歷任中國醫療隊中醫大夫手把手學習,現在已能獨立接診。

  據了解,中國醫療隊為友誼醫院培養了3名針灸師和多名醫助。把中非醫護人員培養出來,是中國醫療隊最讓友誼醫院行政總監菲祖瓦滿意的工作成果。他説,因為有中國醫療隊常駐,中非患者首選友誼醫院就診,其他醫院也經常把疑難雜症轉到友誼醫院。友誼醫院不僅是中非全國醫療示範機構之一,也是中國和中非友好合作的象徵。

  醫療隊翻譯華煒告訴記者,由於多年戰亂,中非基礎設施極差,首都以外醫療服務徹底萎縮,那裏的百姓經常是病得非常重才借錢來首都看病。有些病人實在沒錢,醫療隊就給他們免費治療,有時還要接濟回家路費。

  醫療隊前隊長、連續4任隊員金文偉告訴記者,能為非洲百姓的健康作貢獻,中國醫療隊員都覺得很自豪。他本人這次卸任回國就將退休,在世界最貧困國家“8年抗戰”,是一段難忘經歷。

  (來源:新華網)

熱詞:

  • 友誼醫院
  • 中非友誼
  • 中國走廊
  • 患者
  • 8年抗戰
  • 看病
  • 科室
  • 大夫
  • 班吉
  • 手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