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鈕文新:內需不容繼續壓制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9日 01: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中國經濟週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兩年來緊縮貨幣條件已經使中國的內需受到了過大的壓制,而4月份的PMI(採購經理人指數)數據顯示,訂單指數回落,生産指數上升,這説明需求不足已經成為中國經濟最為重要的特徵,儘管PMI已經連續5個月回升。

  需求不足的另一個體現是:貸款增量急劇萎縮。一季度,面對前兩個月貸款萎縮,我們就認為,這是中國需求不足的具體體現;但3月份,貸款突然爆髮式增長,這讓人們對需求不足的説法産生了懷疑。很遺憾,4月份的數據再次佐證中國總需求不足的現實。“五一小長假”上班第一天,媒體就報道説:截至4月25日,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4月新增信貸僅1017億元,信貸投放速度較3月明顯放緩,銀行存款也集體外流。

  有人會説,貸款不足是存款大量流失的結果。我認為,其實相輔相成。因為,一季度過後,存款之所以大筆流失,那是因為銀行季末效應的必然結果。季度末,商業銀行為了存貸比達標考核不惜代價、拼命攬儲,有統計説,近2萬億極其短線的存款流入商業銀行,而這筆錢到期後,立即消失。

  這一現象其實恰恰説明:商業銀行流動性過於緊張。按2萬億虛增存款和商業銀行去年年底3.79倍的貨幣乘數(指在基礎貨幣基礎上,貨幣供給量通過商業銀行産生的信用擴張倍數,是貨幣供給擴張的倍數)計算,央行至少虧欠市場5300億元的基礎貨幣。正是央行長時間用緊縮貨幣的辦法治理成本推動的物價上漲,使得企業利潤大幅下滑,甚至虧損,這必然導致企業投資需求暴降,而其隨後的必然結果就是:貸款需求減少,內需隨之減弱。

  現在,一切不良後果已經開始發作,而中國央行並不承認這樣的後果,至今不願意轉變政策。這實在與他們所倡導的“逆週期”調控的原則相違背。所以“逆週期調節”説的是:當經濟已經明確朝向市場預期方向運行之後,政策必須開始逐步進入方向調節過程,否則會造成經濟的過熱或過冷。

  從目前情況看,中國經濟已經在2011年初確立增速放緩的基本態勢,2011年年中已經初現回落加速態勢,但一年後的今天,我們依然看到貨幣政策處在緊縮狀態。除了上述商業銀行流動性“造假”的證據之外,人民幣再次進入升值通道也是貨幣政策過緊的基本證據。

  中國到底是要拉動內需,還是要壓制內需?為什麼政策實施的方向與政策主張的方向相背?我們當然不希望看到貸款需求“嚴重不足”,如果出現了這樣的情況,説明中國經濟增長“失速”,説明“滯脹”很可能變成現實。到那時,貨幣政策將被“廢掉”,而中國經濟將出現災難性的後果。

  現在不能再壓制內需了,貨幣政策必須儘快轉向中性偏寬,而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必須成為第一選擇。因為,只有這個方式才可以向市場明確傳達政策意圖和信號。我們已經説過太多次了,一旦內需“失速”,央行投放貨幣也無濟於事,因為那時將發生“滯脹”,至少是流動性陷阱。

  可以肯定地講:不立即結束中國經濟現在的惡性循環,中國的經濟危機必然到來。我們儘管已經看到了一些經濟政策轉向的跡象,但貨幣政策轉向依然留在只説不做的層面,這很危險。儘快放寬貨幣政策,這不僅僅是股市的期待,更是整體中國經濟的期待。

熱詞:

  • 貨幣政策
  • 失速
  • 滯脹
  • 壓制
  • 央行
  • 方向調節
  • 商業銀行
  • 嚴重不足
  • 造假
  • 基礎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