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人口紅利漸失 民企轉型應重點關注産業鏈整合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4日 01: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年來,在我國經濟發展取得矚目成就的背後,也蘊藏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1978年改革開放,國內企業通過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優惠的土地與稅收政策實現了利潤的積累。但是,隨著國家經濟發展戰略逐漸轉移至中西部,且房地産市場升溫導致土地價格居高不下,國內企業原先的勞動力成本優勢逐漸喪失,甚至在某段時期的局部地區還出現了用工荒的現象。2012年春節前後,有關部門對中南、西南、華東、東北、華北和西北六大區域和18個省市農民工的就業流向問題進行了專項調查,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就流向而言,農民工已由“單向度輸出”轉變為“多向度流動”;就範圍而言,招工難正從東南沿海向中西部城市蔓延;就持續性而言,區域性、結構性用工荒已經常態化。同時,用工荒還出現新的特點,處於下降通道的企業利潤無法滿足農民工剛性增長的工資需求之間的矛盾、城市“新二元結構”阻礙農民工“融城”夢想實現之間的矛盾,導致眼下新生代農民工“高流動性”突出,“短工化”趨勢明顯。這與區域經濟發展帶來的中西部民工回流産生疊加效應,加劇用工荒感。

  在面臨用工荒、勞動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國內企業也做出了一系列的調整與改變,例如:華為的萬人辭職事件、搜狐裁員等等。儘管這些舉措可以減緩勞動力成本上升所帶來的費用支出壓力,但是所起到的作用畢竟只是“治標不治本”的。其實,在前些年“made in china”標誌的中國製造産品在全世界風靡之時,許多國內外媒體與專家學者都一致認同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全世界的製造工廠,但是製造工廠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程,其絕不僅僅只是靠加工生産這麼簡單,其所涉及到的是一整條完整的産業鏈,包含著産品設計、原料採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零售以及産品製造等7個環節,而中國企業所掌握的僅僅只是産品製造這個環節,西方發達國家掌握的是産品設計、原料採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零售等6個環節。因此,經濟學家郎鹹平就提出了6+1産業鏈,他認為:“中國不是製造業大國,真正的製造業大國是美國”,“中國越製造,美國越富裕”;當今是産業鏈競爭時代,中國企業只負責産業鏈中的製造環節,卻只拿到一丁點利潤,還導致環境污染,剝削勞工等問題,其他利潤全被歐美國家拿走,所以中國越製造,美國越富裕。因為中國企業在應對外部競爭中僅僅佔據了生産這個“1”的環節,利潤少得可憐,整個産業鏈的“6”包括了産品設計、原料採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以及終端銷售,而這六大塊能創造的價值是90%。

熱詞:

  • 人口紅利
  • 産業鏈整合
  • 訂單處理
  • 農民工
  • 融城
  • 治標不治本
  • 高流動性
  • 勞動力成本
  • 民企
  • 産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