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人民日報:為大醫院醫生減減壓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7日 21: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最近,哈爾濱、北京等地相繼發生醫生被刺事件。這些雖是極端個案,卻讓醫患關係很受傷。

  自古以來,“仇富”者有之,“仇官”者有之,但“仇醫”者卻極其罕見。因為醫生是治病救人的職業,所以備受尊重。然而,在轉型期中國,醫生已經成為一個“高危職業”,他們不僅要擔心病人的安危,還要擔心自身的安全,可謂“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這是一種很不正常的現象。

  其實,醫生只是醫療體系中的一個環節。由於醫療資源配置不合理,他們往往代體制受過,承受了很多不該承受的委屈和壓力。例如,患者普遍抱怨看病難,而醫生也在感嘆看病累。在北京的三甲醫院,有的醫生一天挂80多個號,飯也不能吃,水也不敢喝,體力嚴重透支,接近生理極限。這樣的工作強度,發達國家的醫生是很難想象的。又如,患者普遍反映看病貴、藥價高,而醫生也在抱怨技術勞動價值太低,當人醫不如當獸醫。可見,看病難、看病貴並非醫生之過,而是體制之過。在一個不合理的醫療體制下,醫患雙方各有各的苦衷,各有各的難處。

  我國用佔世界醫療總費用3%的投入,維護了佔世界20%人口的健康,人均期望壽命居發展中國家前列,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奇跡。但是,我國的醫療成本為什麼這麼低?這並非設備不夠先進、藥品不夠高端,而是因為我國人力成本比較低。和國際同行相比,我國醫務人員的收入確實偏低,遠遠不能體現其勞動價值。因此,我國醫療衛生的“低成本、高效益”,其實是以犧牲部分醫務人員利益為代價的。近年來,我國的醫療需求呈井噴式爆發。2011年,全國醫療機構的門診量接近63億人次,其中公立醫院超過20億人次。尤其是大醫院醫務人員的工作負荷急劇增加,很多人心力交瘁,健康狀況惡化。

  近年來,醫患衝突大多發生在大醫院,而非基層醫療機構。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大醫院擁擠不堪,多數醫生疲於應付,態度難免生硬,也沒有時間與患者溝通,患者的就醫感受很差,容易産生不滿情緒。同時,大多數患者和醫生之間是“陌生人關係”,雙方缺乏最基本的信任感。因此,一件很小的事情,往往就會引發一場暴力衝突。

  縱觀多數西方國家,在醫療服務的“金字塔”中,大醫院醫生是“塔尖”,而社區全科醫生是“塔基”。由於建立了家庭醫生制和社區首診制,每一位居民都有一位相對固定的全科醫生。居民一旦有病,隨時可以和全科醫生溝通交流。如需到大醫院就診,全科醫生負責預約安排。因此,醫患之間是一種信任度較高的“熟人關係”。而在我國,社區醫生和居民之間尚未形成緊密的契約關係,社區首診制也未推行,大多數居民仍是“有病亂投醫”。在無序的流動中,醫患關係基本屬於“陌生人關係”,信任度不高,因此發生衝突的概率自然增加。

  可見,只有讓醫患雙方從“陌生人關係”變為“熟人關係”,才能最大限度增加醫患信任、減少醫患糾紛。而要建立醫患之間的“熟人關係”,就必須培養一大批高素質的社區全科醫生,讓每一位居民都有固定簽約的家庭醫生。同時推行社區首診制度,為大醫院醫生分流減壓,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與患者溝通交流。這樣一來,患者的就醫感受就能得到改善,醫患關係就會融洽得多。

熱詞:

  • 醫院醫生
  • 熟人關係
  • 患者
  • 醫院就診
  • 全科醫生
  • 陌生人關係
  • 醫患關係
  • 塔基
  • 仇富
  • 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