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從自學考試、成人考試到研究生考試甚至高考,以及去年爆出的會計師資格考試、醫師資格考試與司法考試泄題,似乎每次考試的新聞後緊接着的總是“泄題”的新聞——
對話人: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程方平 北京語言大學教授謝小慶
上周末,剛剛參加完自學考試的職業學校學生張敏打開報紙,最先映入眼簾的竟是“自學考試泄題”的新聞。但她並沒有過多的驚訝與不安,而是把報紙放在一邊。“泄題的新聞太多了,這條新聞過兩天就會被淹沒。”她説。
的確,“泄題的新聞太多了”,僅僅在一週前,職稱英語考試剛剛爆出泄題醜聞。
從自學考試、成人考試到研究生考試甚至高考,以及去年爆出的會計師資格考試、醫師資格考試與司法考試,似乎每次考試的新聞後緊接着的總是“泄題”的新聞。今年兩會上,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甚至公開要求教育部對2012年考研泄題事件作出答覆。
但是,泄題事件的頻發是有關方面打擊力度不夠嗎?在已經查處的“泄題”案件中,不乏有人因違反紀律免職,有不少人因為觸犯法律被依法定罪獲刑。違法違紀成本不可謂不高,為什麼還有人鋌而走險呢?難道僅僅是教育部門和考試主管部門的問題嗎?如何讓考試不再“失守”,給廣大考生一個公平的環境?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泄題的違法成本還是不高”
記者:從年前的研究生招考到最近的職稱考試,逢考必泄題似乎成為一種現象,儘管打擊力度也不可謂不大,但每次考試仍有漏網之魚。為什麼泄題現象屢禁不止?
程方平:我認為,泄題的違法成本還是不高。在古代如果出現這種現象,相關人員要“連坐”甚至死刑。目前我們的《考試法》還沒有出臺,“違規”還是“違法”,這中間的差別很大。由於懲治條款不明確,一些人員只是受到黨紀處分,並沒有負法律責任。
關於泄題現象,據我了解,在一些基層還是比較嚴重的,可能比我們目前爆出的新聞還要嚴重。這不僅違背基本公平,更違反國家人才建設目標,迫切需要加強監督,健全法制,加大打擊力度。
謝小慶:泄題的現象目前確實比較嚴重。而且隨着科技創新,還出現了一些先進的作弊工具,我見到過放在嘴巴裏且能抗干擾的作弊設備,一些設備還用到了軍事波段,進考場時不能檢測出來。泄題現象的危害十分嚴重,不但違反公平的原則,讓一些人在招生過程中享受到優先權,還讓一些缺乏道德底線的人獲利。
我覺得泄題現象屢禁不止有這樣幾個原因。首先當然是管理不嚴,制度不夠健全。其次是目前有些人事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如職稱外語考試,像古代漢語、文獻學、中國歷史等專業也需要考外語,違背人才發展。
第三是評價方式單一,過於依賴考試。其實考試是局限性很大的方法。考試要求是標準化、整齊劃一,但人才的發展並不是標準化的。
第四是我國還沒有一部《考試法》,一些具體的違法違紀細節如何處罰,如有異議如何仲裁,缺少法律依據。
最後是社會缺乏一個整體的信譽系統,缺少內在制約。泄題人對違法違紀往往不愧疚,而一旦有人提出推薦、選拔等措施作為筆試的參考,大家往往對被推薦者的資質表示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