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配套制度保障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3日 23: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4月8日,“中國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經營運作與配套制度”研討會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舉行。與會學者認為,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一方面離不開符合中國國情的經營運作,另一方面離不開國家財政、金融、社會保障等配套制度的大力支持。

  研討會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中國農地法律制度研究中心主辦,西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物權與土地制度研究所協辦。此次會議旨在探索適合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途徑,以便更好地為農村龐大的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服務。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校長陳小君指出,農村集體經濟是我國特有的經濟形式,以生産資料的農民集體所有為基礎進行社會物質生産、分配、交換和消費,其本質是為保障社會公平、防止財産配置的兩級分化。改革開放後,雖然農村社會的土地經營制度發生了重大變更,土地交由農戶家庭經營,尤其是在取消農業稅後,農民集體不再享有收益,但不能因此而認為農村集體經濟已經消失,因為分散經營也是農民集體經營土地的一種形式。再者,由於農村集體經濟在很大程度上承載了新農村建設、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農業科技推廣等問題的落實,故農村集體經濟如果“缺位”,必將導致農民個體抵禦自然災害能力不足,其持續增收和社會保障沒有依託。

  與會學者認為,農民個體要想在市場經濟中獲得生存和發展的機會,必須借助一定的經營運作與配套制度。農村集體經濟是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重結構,其有效實現是一項系統工程,既需要內在動力和條件,也需要外部配套制度的保障和推進。推進農業金融體制機制的創新是農村集體經濟的當務之急,其關鍵在於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以及規範重組農村集體經濟的經營運作制度。

  (記者 明海英)

熱詞:

  • 農村集體經濟
  • 配套制度
  • 農村社會
  • 持續增收
  • 缺位
  • 農民集體
  • 物質生産
  • 新農村建設
  • 陳小君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