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積極創新文化業態 提升文化産業競爭力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3日 17: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文化與科技的融合為新興文化業態産生創造了新的條件和機會,如何創新文化業態,提高文化産品的科技含量,是不斷提升文化産業競爭力的關鍵所在。記者近日就創新文化業態和提升文化産業競爭力有關問題採訪了深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深圳市社科院院長吳忠研究員。

  記者:我們了解到,深圳文化創意産業年平均增長率已超過20%,2011年文化創意産業增加值佔全市GDP的8%。這樣的增長率和GDP佔比在全國是居於前列的。深圳何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呢?

  吳忠:這主要得益於深圳在文化産業發展中不斷融入科技因素,推動文化業態創新。文化業態的創新是深圳文化産業發展的基本特色。時代在變化、觀念在更新、技術在進步,文化産業的發展必須融入新的創意,運用新的技術,發展新的業態,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和保持長久的競爭力。“沒有過時的産業,只有過時的産品”,文化産業的生命力就在於不斷創新,包括創新業態、創新産品、創新服務,而業態的創新是最根本的,新的産品和服務只有基於新的業態才有生命力。在深圳,傳統文化産業被賦予新的內容和形式,結合了新技術、新理念的新型文化業態不斷涌現,引領著文化産業向前發展。

  記者:請您談談深圳文化業態創新的突出特徵是什麼?都有哪些表現?

  吳忠: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是深圳文化業態創新的突出特徵,這也是深圳文化産業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根本原因。近年來,深圳充分發揮國家創新型城市、高科技城市、金融中心城市和濱海旅遊城市的優勢,成功探索出“文化+科技”、“文化+創意”、“文化+金融”、“文化+旅遊”的産業發展新模式,一批新興業態文化企業迅速崛起。比如,以騰訊、A8音樂、環球數碼等為代表的“文化+科技”模式,運用高新技術提高企業的研發能力和文化産品的技術含量;以深圳文化産權交易所、中國文化産業投資基金為主導的“文化+金融”模式,構建了文化産權交易和文化産業投融資服務平臺;以華僑城、華強文化科技集團為依託的“文化+旅遊”模式,有效延伸了文化創意産業鏈;以嘉蘭圖、易尚展示等一批創意設計企業為代表的“文化+創意”模式,為深圳打造“創意城市”、“設計之都”培育了有生力量。這些朝氣蓬勃的文化企業,成為深圳乃至全國文化業態創新的市場先鋒。目前,深圳文化科技企業的年增長率大都在30%─40%。

  記者:深圳的經驗值得借鑒,那麼,您對推動文化業態創新有哪些建議呢?

  吳忠:在創新文化業態方面,深圳先行一步。我結合深圳的經驗談幾點看法。一是政府必須對推動文化産業發展特別是文化業態創新高度重視,並給予足夠的政策、資金支持。這是深圳在文化業態創新方面走在前列最重要的經驗。二是積極搭建文化産業創新平臺。文化産品只有在市場上成功交易,才有進一步發展的資金和動力,才有不斷擴大再生産的可能。所以,搭建文化産品交易平臺就成為文化産業創新必不可少的條件。三是主動把握文化産業發展的最新趨勢。文化産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發展非常快。競爭的優勢在於人無我有,人有我先,這就要把握機遇。有句名言説:“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怎麼準備?這就要加強對世界文化産業格局及其變化的動態研究,做到見微知著,從中分析最新的發展趨勢並及時作出判斷,一有機會就“出手”。機會來了,一旦慢半拍,機會就會被別人先拿去。(本報記者 李亞彬)

熱詞:

  • 文化創意産業
  • 業態創新
  • 文化産業發展
  • 創新文化
  • 文化企業
  • 文化産品
  • 文化科技
  • 創新平臺
  • 創新産品
  • 産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