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一、 杭州與成都,文化點石成金
剛剛閉幕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當代中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面對持續低迷的世界經濟形勢,調整産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經成為共識,大力發展文化産業對加快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到底有什麼意義?文化和其它産業相結合又到底會有什麼樣的聚變和裂變效應呢?
在杭州,一台名叫《宋城千古情》的大型旅遊歌舞晚會,從1997年到現在,連續上演十幾年長盛不衰,累計接待觀眾2500萬次,是目前世界上年演出場次最多、觀眾接待量最大的劇場演出。
《宋城千古情》由民營企業宋城集團打造,在國內首次獨創將真山真水的秀麗美景搬入劇院。晚會圍繞杭州歷史,以吳越爭霸、西施范蠡的愛情故事為主線,演繹了一曲盪氣迴腸的春秋絕戀。在藝術表現上,借鑒了國外最優秀的歌舞形式來進行包裝,集舞蹈、雜技、時裝表演等多種表演藝術元素為一體,並採用了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燈光、音響、舞美、服裝等表現手段。
杭州宋城集團董事長黃巧靈説,《宋城千古情》的毛利率達到85%左右。如果傳統的産業毛利率達到30%就算是翹楚了。因為《宋城千古情》融合了文化的內涵,所以它能夠超越傳統産業的成長和回報。
儘管杭州是全國著名的旅遊城市,但在《宋城千古情》問世之前,夜間旅遊消費卻非常貧乏。看到了“夜遊”這一巨大的市場空白,宋城集團決定在白天演出的基礎上,增加夜間演出。《宋城千古情》改變了杭州原來單一的觀光旅遊格局。帶動了300萬遊客量的杭州夜遊市場消費,創造直接經濟效益15億元。2009年,《宋城千古情》獲得“五個一工程”大獎,舞蹈最高獎荷花獎,被中央領導譽為旅遊與文化相結合的典範之作。在杭州,一台美倫美奐的歌舞形成了熱點,而在成都,文化與城市改造相結合,更是起到了點石成金的效果。
在成都的城市新名片寬窄巷子裏,可以看到涂滿銅塑油彩的表演者正不斷配合遊人擺出各種造型。不遠處的衚同裏,遊人在滿地的光影下愜意的享受著成都的慢節奏。而在一位詩人的酒吧裏,一場以詩會友的聚會正在進行,每年,寬窄巷子流淌的成都文化會吸引千萬遊客。
寬窄巷子以往是成都著名的一個棚戶區,2007年成都文化旅遊發展集團投入6億元,把45個院落按照清末明初的原貌進行復建,詩人、畫家、琉璃藝人等88個文化商家入駐,對寬窄巷子進行二次打造。形態、業態、文化的融合,迅速吸引了大量人流,寬窄巷子開街第一年,就吸引800多萬遊客,土地也隨之大幅升值。而隨著寬窄巷子等一系列文化旅遊産品的打造,成都文化旅遊發展集團資産也快速增長,2007年的1億元資産在3年後漲了80倍。
成都文化旅遊發展集團董事長尹建華告訴記者,由於具備了物質層面的院落原貌和非物質層面的文化特色,寬窄巷子變成為最原汁原味成都味道的體現。
除寬窄巷子外,成都還在嘗試用不同的文化來打造城市名片,十一前開街的成都東區音樂公園,市民可以在那裏免費感受各種專業音樂和設備,甚至還為音樂愛好者準備了一條通往明星的通路。在錦江劇場,由成都市資助,投資3000萬元的川劇《傳奇變臉秀》正在試演,傳統表演和先進的聲光技術相結合,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而從成都全市來看,各種不同類型的文化聚集,也讓成都的文化産業迅猛增長。
成都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李川説,這幾年文化産業的快速發展,每年的增速達到20%左右,不管是營業收入還是增加值,都比國民經濟的GDP增速高出3-4個百分點。
二、山東臺兒莊,資源型城市向文化産業城市的華麗轉身
在杭州和成都,無論是外來遊人,還是本地市民,都能真切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文化點石成金,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現在成都已把文化産業扶持資金從以往的15萬元增加到了1000萬元。對於文化對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貢獻,中央早就指出,對具有産業和市場潛力、具備經營條件的傳統文化資源,要鼓勵在國家政策支持下,運用市場和産業的手段進行保護、傳承和發展,特別是和發展旅遊業緊密結合,開發文化産品,拓展服務項目,在與産業和市場的結合中增強生機、煥發活力,實現可持續發展。而山東臺兒莊,也通過對文化手段巧妙運用,初步實現了資源型城市向文化産業城市的轉型。
今年,在山東棗莊誕生了一個奇跡,僅僅建成40%的臺兒莊古城,竟然吸引了200多萬遊客。
歷史上的臺兒莊曾經是一座名城,明清時更是繁盛一方,被乾隆皇帝稱為“天下第一莊 ”。但是這座美麗的古城卻毀於1938年臺兒莊大戰的炮火。臺兒莊大戰勝利後,國民政府也曾宣佈要重建臺兒莊古城,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最終成了鏡花水月。2008年,在紀念臺兒莊大戰勝利七十週年的活動上,棗莊市正式宣佈,啟動臺兒莊古城重建工作。3年過去了,當初投資的4億元啟動資金已經變成了153億元的凈資産,增值38倍;3年裏,給當地創造了8萬就業崗位;3年來,它還使棗莊市的民營經濟活躍度,從倒數第一躍升為全省第二。
走進臺兒莊古城,依託2700年曆史的大運河文化打造的北方水鄉,讓附近500公里範圍內的遊客實現了低成本的水鄉遊;獨一無二的、70年前臺兒莊大戰留下的53處二戰遺址讓遊客充滿了民族自豪感;而根據歷史照片和視頻畫面恢復的6600座八種風格的明清建築仿佛讓遊客重新回到那個年代。古城內,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上百種手工工藝,都賦予它強烈的文化內涵。
陳偉市長告訴記者,用鉅資打造古城並不是頭腦發熱,一方面,中華民族抗擊外辱的二戰遺跡需要無條件保護。另一方面,鉅資打造臺兒莊古城,也是為了幫助14萬市民完成就業,此外棗莊的支柱産業——煤炭,20年後將全部採完,到時還將有10萬市民下崗。面對20多萬的就業壓力,臺兒莊一方面要發展經濟,另一方面要富民就業。
權衡棗莊各種資源,出路最終鎖定在文化旅遊産業。首先棗莊叫停了將破壞全球最大二戰遺跡的房地産項目,而對打造古城所需資金難題,棗莊也邀請5家煤炭企業各出10萬噸煤入股,用換來的4億元滾動開發臺兒莊古城,當全國頂尖的30多支古建隊伍精心打造的手工版古城初具規模後,規劃的百種工藝、百座博物館、百種業態開始進入。
現在這座可以用放大鏡看的手工版古城,豐富的建築、文化形態,不僅讓遊客有了親近歷史的感覺,它也吸引了文匯報、遠東出版社等文化單位投資入駐。那座460萬元建成的萬家大院,在以每年60萬元的租金租給客商後,客商又投入1000萬元進行裝修,每年的盈利達到200多萬元。伴隨著大量遊客的到來,那裏的資産也迅速升值。臺兒莊古城管委會主任王廣部告訴記者,去年的租金是2600塊錢,前段時間整個拍賣的價格達到了每平方米三萬塊。
隨著土地升值,遊客門票收入,文化企業的入駐,棗莊在沒有一分錢投入、沒有一分錢貸款的情況下,初步實現了由主要依賴煤炭向依靠文化産業的發展轉型。而目前,在臺兒莊古城還沒有全部建成的情況下,200多萬遊客已經給當地經濟帶來巨大活力,會議、飯店、農家樂、出租車、文化産品、演出等産業都開始呈現出繁榮景象,就連這裡的鹹鴨蛋都賣到2元錢一個。百姓們也不再為煤炭資源即將枯竭而擔心失業。
三、文化與製造業聯姻,化平凡為神奇
對於文化和經濟之間的關係,中央早就明確地指出,在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過程中,文化産業具有優結構、擴消費、增就業、促跨越、可持續的獨特優勢和突出特點。從目前總需求與總供給平衡關繫上來看,很多産業都出現産能過剩的問題,文化産業是少數幾個總供給還遠遠不能滿足總需求的朝陽産業之一,抓住了文化産業,就抓住了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積極推動文化産業與旅遊、休閒、製造、電信、交通、房地産等産業相融合,使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現代服務業的支柱産業。文化可以結合旅遊、休閒、舊城區改造,甚至是幫助資源型城市轉型等,那麼文化和製造業又是如何融合,化平凡為神奇呢?
濟南廣發科技有限公司今年新推出了一項新型技術,名為月光冰晶畫。美輪美奐的圖畫色彩斑斕、惟妙惟肖,仔細觀看,才能發覺這些畫被畫在玻璃上面,從不同的角度看視覺效果各不相同,甚至可以實現3D、夜光、十字繡等不同效果。它採用一種新型光理材料,吸光只需要兩個小時,而放光可以達到12到20個小時。在自然光關閉以後,可以發出淡淡的月光。
濟南廣發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總監石玉介紹説,冰晶畫實際採用的都是普通玻璃,而經過加工後立刻能增值十幾倍甚至上百倍。為了達到冰晶的效果,他們為此鑽研了十幾年。
石玉説,當地民間歷來也有著寫字、畫畫的傳統,廣發科技前身也是家鄉鎮企業,原來從事的也就是製作標牌,印務,在尋找市場的過程中,他們想到了把民間傳統和製造業相結合,並投入力量進行了研發。
這種冰晶畫,不僅美觀實用,更安全防爆。山東建築大學教授鄭忠才曾考察過冰晶畫的生産和製造,他認為,紮根創意文化領域,特別是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並不斷的創新,是中國傳統製造業謀求發展與突破的出路之一。
山東建築大學教授鄭忠才説,現在的社會物質生活已經比較豐富了,但是相對欠缺的是精神文化生活。冰晶畫給大家帶來一種時尚的享受,傳統的文化元素與我國的製造玻璃相結合,一定程度滿足了大家精神生活上的需求,同時也促進了文化産業的發展。
現在,廣發科技已經成為當地的“青年創業項目孵化基地”、“大學生創業推薦項目”,廣發不僅面向全國的創業投資者提供技術的整項目輸出服務,而且還走出了國門,在馬來西亞、澳大利亞、歐美、非洲等及國家和地區安家落戶。
統計顯示,2010年,我國文化及相關産業法人單位增加值達到11052億元,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達2.75%,2004至2008年間,文化産業法人單位增加值年均增長23.3%,高於同期現價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速近5%。2008至2010年間,文化産業法人單位增加值年均增長24.2%,繼續較大幅高於同期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速。廣發公司所在的濟南市也陸續出臺了《關於建設文化強市、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意見》等政策文件,採取貼息、補助、獎勵和股權投資等方式扶持文化創意企業或項目發展。
四、文化嫁接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一塊普通的玻璃,和傳統文化、現代科技相結後,光輝璀璨,身價百倍,讓我們看到了文化産業的勃勃生機。文化産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既為生活服務,又為生産服務。因此,抓住了文化産業,就抓住了調整供給結構的突破口,就從總供給方面進一步優化了經濟結構和産業結構。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資源、能源、環境等瓶頸制約越來越突出,而文化産業的一大特點是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是受資源、能源、環境瓶頸制約不大的新興産業之一,最能夠實現人與自然協調發展,是典型的低碳經濟、綠色經濟。文化加快了與第一産業、第二産業結合的步伐,一些已經具備較高知名度的企業,也把與文化嫁接做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來加以精心培育。
晚上七點多,在山東省青島市登州路,街道兩旁的餐廳酒館早已被霓虹點亮。記者發現,雖然十月份天氣已經變涼了,但街上的大排檔裏,喝啤酒的人還是很多,而且都是特意趕來的。
青島市登州路,是青島啤酒百年老廠的發源地,現在的青島啤酒一廠也在這條路上。2005年,青島市政府和啤酒廠聯合把登州路打造成了啤酒街。百年老廠的文化和剛出廠就能到餐桌的新鮮啤酒結合在一起,一下子吸引了150多家餐館進駐啤酒街。
僅這條啤酒街,每年就接待遊客二百萬人次,銷售收入近七千萬元,除了新鮮啤酒的優勢,文化氛圍更是這裡的賣點。第二天一早,記者再次走訪登州路,在青島啤酒百年原址上修建的啤酒博物館裏,記者見到了青島啤酒文化公司的副總經理朱軍海,他拿著一個罐子,檢查裏面的麥粒。那些麥粒是給遊客品嘗的,不能有一點馬虎,客人能夠從體驗釀酒的麥粒的口感上,最直觀的感受到青島啤酒的品質。啤酒博物館讓遊客嘗原料,看生産作坊,就是從文化上精神上,建立信任感,帶動啤酒消費。
為了打好文化牌,青島啤酒2003年成立了獨立的文化公司,博物館年收入從2003年建館時的100萬,提高到3000多萬。而圍繞博物館而建的啤酒街,以及每年夏季的啤酒節,不僅把青島啤酒的銷售鏈條拉得更長,也對整個青島市的經濟起到了巨大的拉動作用。
青島市啤酒節辦公室首席顧問林醒愚告訴記者,根據估算,每年啤酒節對青島經濟的拉動是40多個億。而這個關鍵點就在於一拍即合。因為有青島啤酒這樣一個百年的品牌,把企業文化、産品文化、商業文化、城市文化非常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
半小時觀察:深刻認識文化對於經濟增長的作用
文化既直接貢獻于經濟增長,又對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發揮著重要作用。現代世界經濟發展表明,發達程度越高,文化産業支柱性作用就越明顯,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就越大。隨著科技進步和知識經濟的迅猛發展,文化已滲透到經濟發展的全過程,歷史、傳統、民俗等文化資源日益成為經濟發展的基礎資源,創意、設計、構思等文化創新日益成為價值創造的重要支點,品牌、形象、信譽等文化形態的無形資産日益成為市場競爭的關鍵所在。只有當文化表現出比物質和貨幣資本更強大力量的時候,當經濟具有更多文化含量的時候,經濟發展才能進入更高層次、更高水平,才能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後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