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銀行業當有危機感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0日 01: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四大國有銀行年報正陸續公佈。農行去年實現凈利潤約 1220億元,同比增28.5%,平均日賺約3億元;建行去年實現凈利潤1694.39億元,同比增長 25.48%。不過,讓人有些啼笑皆非的是,對於銀行的高利潤,日前一些銀行高管卻極力否認,並不認同目前盛行的“銀行暴利”説,有人認為,銀行利潤增長的原因主要是經濟。

  銀行是否暴利,還是要以事實説話。根據前不久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秘書長陳永傑的計算,銀行的人均凈利潤竟然達到了工業企業的12倍,從上市公司的業績中也可看到,2011年前三個季度,16家上市銀行的凈利潤竟然佔到了所有上市公司的一半。由此,陳永傑才會感嘆,“銀行的資本利潤率已經不僅大幅高於工業,而且高於石油和煙草。”而這後兩者,被認為是傳統的暴利行業。

  那麼,銀行的高利潤是否如某位銀行領導所説來自經濟呢?自然,經濟發展,會帶來銀行利潤的增加,去年我國的經濟雖然取得了9.2%的增長,但卻被公認為經濟比較困難的一年,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如果經濟形勢好,首先是它們的利潤會有一個大幅增長。可見,銀行的高利潤還是來自傳統的壟斷。

  眾所週知,我國對銀行業實行嚴格的準入和管理制度,國有大型銀行之間缺乏有效競爭,以至於可以獨享高額壟斷利潤。最突出的就是利差,拜央行的貨幣政策和利率管制所賜,銀行得以通過較大的利差來保證收益,中國銀行業的利差甚至可以高達5%左右,而歐美國家銀行的利差普遍不足1%。據統計,僅強制性的存貸利率差,每年即可産生 1萬餘億元的利潤,佔國有商業銀行營業收入的80%。

  因而,國內銀行正是靠“吃利差”來獲得高額利潤的,且對此安之若素。但是,正如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所説,以手續費及佣金為主的中間業務收入的增長,已經成為國際銀行業發展的普遍規律,利差收入並非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通過市場化的手段獲得的手續費收入才是銀行未來的發展方向。

  銀行憑壟斷“吃利差”,息差過高,再加上利率歧視,也就出現了銀行利潤激增與實體經濟業績下降並存的“兩極分化”格局,嚴重侵蝕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比如在4萬億救市計劃中,嗷嗷待哺的中小企業往往借貸無門,以至於很多中小企業被推向“高利貸”的深淵,或虧損倒閉,或發生溫州等地那樣的“借貸危機”。況且,存貸款“息差”過高,也有變相盤剝儲戶之嫌,再加上銀行花樣繁多的“手續費”和“金融創新”項目,銀行可謂兩頭食利。

  這種舒服日子,無疑會助長國內銀行的惰性,光靠“吃利差”日子就過得很舒服了,誰還會賣力地開拓“中間業務”,尋找未來的利潤增長點?又如何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國內銀行要想走出“壟斷─利差”的業務模式,一方面要降低金融機構的準入門檻,扶持民間金融,引入市場競爭;另一方面要縮減利差,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激發銀行業務創新的積極性。

熱詞:

  • 中間業務
  • 息差
  • 吃利差
  • 手續費
  • 高利貸
  • 金融創新
  • 實體經濟
  • 凈利潤
  • 上市銀行
  • 存貸利率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