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被銀行收費有公示沒理由 800元六年剩不到一半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9日 15: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銀行收費真是不明不白,我的錢就這樣被扣掉,成了銀行的收入業績。”前幾天在一次記者圈聚會上,湖南衛視新聞聯播記者董哲穎説到自己的親身經歷:他曾在大學讀書時辦過一張銀行卡,並存了800多元錢,畢業後一直沒去取,6年後這張卡只剩不到400元。

  類似的案例已不鮮見。在上月本報“説説你的”被收費“”銀行收費專題報道中,數百位市民和網友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被收費”經歷。除了一些業務項目收費標準過高外,收費項目繁多、不規範不透明、客戶知情權被侵犯也都是消費者質疑的重點。

  一邊是銀行行長都“不好意思公佈”的暴利業績,一邊是這個行業服務收費項目呈現爆炸式增長2003年10月出臺的《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暫行辦法》,明確銀行收費項目僅300多種,而目前,銀行的收費項目已多達3000多種不到10年,銀行收費項目竟增長了10倍之多。

  亂收費所産生的銀行與儲戶的不平衡,使得今年以來“討伐”和規範整治銀行服務亂收費的行動得以聲勢浩大地開展。不僅是銀監會、發改委等職能部門積極介入,連溫家寶總理都表態稱,銀行獲利太容易,中央要打破銀行壟斷。

  銀監會要求銀行從4月1日起對收費項目必須“明碼標價”。可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銀行收費公示“大限”前後,原本應該全面公示的銀行收費卻依舊“猶抱琵琶半遮面”:部分銀行未在其網站上對收費項目進行“明碼標價”,部分銀行在網點的“明碼標價”也只是流於形式,不是以方便消費者為本,反倒像是為了應付檢查。

  4月7日,銀監會通報了銀行業不規範經營專項治理工作進展情況,並要求各大銀行應遵循官方網站公示和網點現場公示相結合的原則,凡是有官方網站的銀行,要統一由法人機構在官網上公示,便於消費者檢索、查詢、對照多數銀行在收費公示上明顯表現出的不夠積極,貌似只能依靠監管部門來糾正與彈壓。政府、市場、社會的關係,在這個細微的窗口顯示了無比深邃的典型性。

  此外,銀行收費項目得到公示也並不能保證收費標準就是合理的。雖然《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對銀行收費劃定了大致的規範方針,但如果消費者沒有話語權,定價就不能達到真正的公正。銀行收費接受公共監督,就必須兌現公眾在銀行服務價格制定上的話語權,否則銀行收費的“明碼標價”,只是讓亂收費現象變得名正言順。

  更重要的是,當前除了收費公示,還應該儘快制定出臺《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等法規制度,建立完善規範銀行服務收費的長效機制。在不少金融業專家看來,真要做到這一點,銀行定價權的梳理、服務市場化的定位、金融體系改革的推進,都是亟待破解的課題。

  如果只停留在形式,而不涉及更深層次的改革,那麼一切都只是“前戲”,任何機構、任何《辦法》都毫無意義。

熱詞:

  • 銀行收費
  • 銀行定價權
  • 明碼標價
  • 公示
  • 收費項目
  • 銀監會
  • 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暫行辦法
  • 前戲
  • 辦法
  • 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