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23歲本科生獲聘研究院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31日 15: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教育報 熱點專題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為破格喝彩也為捧殺擔憂

  新華每日電訊3月23日 作者:馬想斌

  穿越近百年時間,我們似乎又看到了真正人才選拔標準的傳承,一切向學問、能力看齊,不硬性設定人才選拔的條條框框。只要能力得到認可,年齡、學歷都不是問題,本科生也可以被聘為教授。

  劉路的成功,讓我們看到了他的天賦和努力,他被破格擢升,呼應了社會對當下論資排輩、講究背景的學術晉陞體制的變革要求。但我們也很難排除,這裡面是否還摻雜著學校其他方面的考慮。

  劉路會不會成為方仲永

  北京晨報3月22日 作者:白蕊

  對於劉路熱切期待的背後,難以掩飾的是焦慮──急切想證明我們仍然可以培養大師級人才。這份心情可以理解,卻未必符合學術規律。

  實際上,中國不需要用奇才來證明自己,奇才可遇不可求。中國更需要提高全民素質,更需要完善科研評價機制,更需要一個可以不依賴級別待遇,就能從事自己感興趣科研的環境。就此而言,“23歲的劉路會不會成為方仲永”是一個沉甸甸的追問。

  最年輕“教授”最需要什麼

  京華時報3月22日 作者:姜泓冰

  在不拘一格降人才方面,今天的高校確已擁有了相當大的自主權、自由度,以至於某些地方已有隨意、過濫的嫌疑。破格雲者,常常只被當作日趨白熱化的國內高校人才爭奪混戰的一種手段。

  我們的高校、社會似乎並沒有認真思量過:劉路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熱鬧追捧、全然陌生的“教授”身份和100萬元獎金,究竟是有利於他的學術發展,或是對平靜心境的干擾?23歲,也許他最需要的還是繼續學習進修,是自由生長,而非被挂上“大師”標簽,面對“出成果”的熱烈期待。我們千呼萬喚的可貴創造力,既能被棒殺,也會被炫煞。

  對年輕人才最應關注成長

  光明日報3月23日 作者:周繼堅

  選拔和任用年輕人才,一定要多想想是否有助於他們取得更大的成績,是否有利於他們發揮更大的創造力,從而盡可能地減少干擾他們成長的外部因素,為他們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適當的職務和物質獎勵固然重要,但幫他們挑選經驗豐富的導師,為他們營造更加便利的學習研究環境,顯然更加重要。

  當前,我國正致力於建設創新型國家,人才強國戰略正在有序推進。年輕人才是一筆寶貴的國家財富,用人單位對於如何識人、用人、育人,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和長遠的考量。畢竟,對年輕人才而言,加快成長仍然最為關鍵。

  【點評者説】

  “錢學森之問”不僅給中國學校教育留下了深深的思索,也加劇了原本就不甚淡定的學術界關於“是否還能培養出大師”的焦慮情緒。在一些地方,當這種焦慮走向極端,很容易演變成一種迫切追求GDP般的人才“打造”工程,應該引起警惕。關於拔尖創新人才的未來,不僅劉路這樣的“好苗子”和他所在的中南大學需要保持清醒,也需要其他所有相關者以更科學、冷靜的態度對待。

  當前,劉路的未來是否能取得學校所期望的大師般的成果,尚不得而知。正像劉路本人所説,“人生好比一道數學題,外在環境只能影響你的速度,或牽引加速,或阻礙減速,決定最後終點的人只有你自己。”我們謹以期盼之心,祝福劉路的未來走得更穩、更遠。(張瀅

熱詞:

  • 劉路
  • 本科生
  • 建設創新型
  • 教授
  • 大師
  • 打造
  • 方仲永
  • 奇才
  • 年輕人才
  • 數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