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22歲教授”破格更需“不拘一格”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30日 01: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鄧仲謀

  3月20日,中南大學召開新聞發佈會,校長張堯學宣佈,破格聘任攻克國際數學難題“西塔潘猜想”的2008級本科生劉路為正教授級研究員。今年22歲的劉路因之成為我國目前最年輕的正教授級研究員。

  按照一般晉級正教授職稱的“路徑”,研究生讀3年、博士讀4年,成為講師後再升為副教授、教授,每級認定一般最少都要花掉5年時間,也就是説國內正教授級別的學者幾乎都在40歲以上。22歲的劉路用一篇論文縮短了20年的時間距離,因“破格”太猛成為新聞人物。

  破格成名的劉路,並沒有受到網友的群起“拍磚”,質疑的聲音反而來自授之頭銜的高校“教授”群體。有教授認為此舉有些“荒唐”,有教授擔心此舉揠苗助長,還有教授認為“22歲教授”的出現,並非突破遴選機制,而正體現了學術圈內人才引進的方式有問題,體現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格”存在問題。

  既然高校又要“破格”,又擔心“破格”,那就有必要來談談“格”字。“格”最明顯的標誌是年齡,破格也常常理解成提拔青年才俊。這在中國其實是有優良傳統的,上世紀二三十年代,20余歲的教授大有人在,如胡適、錢鐘書等。著名外交家、書法家葉公超先生1927年任暨南大學外國文學系主任、圖書館館長,並兼吳淞中國公學英國文學教授,時年23歲。當下80後“青椒”成為教授、博導的故事,在廣東高校也屢見不鮮,之前就有34歲的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賀雄雷教授在《科學》雜誌發表論文,人家被中大聘為教授,也不到30歲。所以,年齡實在不是問題,因為年齡而擔心出現“傷仲永悲劇”,實在是因噎廢食。

  反而應該思考的是,目前“破格”和“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格”的範圍還太小。對於大學老師而言,學術成績固然重要,但發表論文不應該成為唯一的評價指標。對於職業院校和中小學老師而言,擁有“一技之長”或“傳道、授業、解惑”突出的優秀老師,是否也可以“破格”提拔錄用?尤其是基礎教育,教師的職稱幾乎是靠年紀和論文來堆砌的,有的教師職稱頗高,教學水平卻相去甚遠。這種大一統的評價體系,是否也需要“破格”?

熱詞:

  • 教授
  • 不拘一格降人才
  • 1927年
  • 破格
  • 教師職稱
  • 路徑
  • 拍磚
  • 青椒
  • 22歲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