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廣西推進民族生態保護區建設 保護民族“本真性”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30日 23: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社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社南寧3月28日電 (記者 林艷華)廣西今年將重點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産整體性保護進程,特別是對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要在這些少數民族地區建立民族生態保護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副廳長覃溥28日在廣西“彩調”傳承基地揭牌儀式上,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作此表示的。廣西文化廳當天舉行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彩調)傳承基地揭牌暨彩調展示廳開展儀式。

  覃溥説,廣西許多民間習俗與技藝都與特定的文化生態環境緊密相依,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首先就要保護其生態環境,保護其所擁有的全部內容和形式。設立文化生態保護區是實行區域性整體保護的有效方式。廣西將繼續推進銅鼓文化(河池)生態保護區申報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工作;同時啟動壯族文化(百色)生態保護區申報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工作;推動瑤族文化(金秀)、侗族文化(三江)生態保護區建設。

  對京族、仫佬族、毛南族等人口較少的民族,要在其聚集區域建立民族生態保護區。將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積極探索保護區科學、合理的建設模式,以使這些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本真性”得以保存,並使這些民族的文化遺産得以發揚光大。

  覃溥表示,在保護民族文化“本真性”的基礎上,也要組織這些特有的文化遺産項目進入旅游景區,以此提升旅游的文化內涵。如壯族織錦技藝、瑤族服飾、陶燒製作技藝等,就可以通過生産性保護方式,加以合理利用,為文化産品和旅游發展注入新的元素;而銅鼓文化、壯族文化、瑤族文化、侗族文化等民族生態保護區中獨具特色的文化生態資源正是文化旅游最可寶貴的資源,可以適度開展文化觀光、體驗、休閒、歷史追蹤、民俗風情等形式的旅游活動。

  廣西是中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區,具有沿海、沿江、沿邊優勢,擁有絢麗多彩的壯、瑤、苗、仫佬、侗、京等民族風情以及駱越、布洛陀、“海上絲綢之路”等豐富、特色鮮明的民族民間文化。近年來,廣西加大對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和挖掘力度,打造了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印象 劉三姐”等一批知名文化産業品牌項目。廣西冀望通過打造一批包括舞臺劇、文學作品、電影在內的文化精品工程,實現2015年廣西的文化及相關産業增加值達到1000億元人民幣,到2020年成為在全國有較大影響力的區域文化中心、中國與東盟文化交流的樞紐。完

熱詞:

  • 本真性
  • 生態保護區
  • 瑤族文化
  • 瑤族服飾
  • 民族民間文化
  • 保護傳承
  • 民族風情
  • 彩調
  • 民族文化
  • 非物質文化遺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