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發揮職工能量需要配套制度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5日 01: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有這樣一組數字耐人尋味:2011年,全國職工合理化建議數量達到956萬件,職工技術革新55.7萬項,發明創造 23.2萬項,有6.7萬項獲得專利;而與此相對的,我國居民勞動報酬佔GDP的比重,在1983年達到56.5%的峰值後,就持續下降,2005年已經下降到36.7%,22年間下降了近20個百分點。

  “一線職工工資收入低、增長慢,勞動力價值被低估,怎麼引導職工熱愛企業,如何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辦好企業積極獻計出力?”全國政協委員、全總書記處書記李濱生提出的問題,引發了代表委員的熱議。

  全國政協委員陳永滿認為,無論是國外技術的引進消化,還是自主産品的研發改進都需要發揮一線職工的創造活力。“實體經濟的發展需要三結合,即組織者、科研人員和一線職工的結合,特別是應突顯一線的重要性。”

  據了解,當前,我國農民工已經超過了2.5億,其中新生代農民工1億多人,他們已成為産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崗位創新的重要力量。然而,一項調查顯示,76.5%的農民工只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51.1%的農民工沒有接受過任何形式的技能培訓,使得他們只能從事簡單、低級勞動,我國製造業高級技工缺口達400萬人。

  “我國工業與西方國家工業之間的差距,與生産一線操作技術水平和革新能力不足有密切關係。”全國政協委員、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牛越生説,缺乏具備創新能力的技能人才,阻礙了企業轉型升級。

  我國一家著名科研機構的管理者曾告訴牛越生委員,該機構中有兩支核心隊伍,第一支隊伍是科技研發人員,另一支就是在車間裏的技術工人。“一線工人將科學家的實驗成果變成現實的産品,同樣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兩支隊伍互為倚重、互相促進,同等重要。”該管理者強調。

  説起一線崗位創新的“能量”,牛越生委員打開了話匣子。有一年,他到一家外資企業參觀,被這裡鼓勵中國員工崗位創新的真實“故事”震撼了:該企業開展了工人技術革新,2008年至2010年間,共收集合理化建議和技術革新41萬條。“工人的合理化建議,好比涓涓溪水,匯成江河,力量將非常之大。因此,企業對生産第一線職工的小革新、小發明、小創造應給予足夠重視,並採取措施多加鼓勵。”牛越生委員感慨地説。

  一線職工是生産技術和生産工藝的實踐者,問題是,如何保護他們的創新衝動?

  “激發以新生代農民工為主體的工人崗位創新,需要設計一套完整的薪酬、培養、晉陞等體系,為職工崗位創新打通路徑。”李濱生委員表示,自2006年至2011年,先後有王洪軍、楊建華、代旭升、趙林源、許杏桃、王康健、李斌、郭晉龍、高森等9位一線工人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這些“明星工人”的産生有著一個共性:企業的不斷發現、培養、使用。

  全國政協委員胡先春建議,鼓勵職工崗位創新,首先需要企業從財務上提供充足的經費,搭建集納職工合理化建議和小發明、小創造、小革新等崗位創新的平臺。他進一步表示,應支持工會發揮“大學校”作用,繼續鼓勵崗位練兵、技術比武、勞動競賽等職工技術創新活動。

  “要發揮職工崗位創新的才能,企業要做到三點:尊重勞動,允許失敗,最重要的就是分享成果。這樣,創新才能無窮無盡涌流出來。”牛越生委員説。

熱詞:

  • 能量
  • 1983年
  • 能量需要
  • 配套制度
  • 全國政協委員
  • 故事
  • 小發明
  • 農民工
  • 王康健
  • 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