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基金“吐血”拼首發頑疾短期內恐難治愈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4日 15: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基金審核制度的進一步市場化改革,可以看作是基金髮行由核準制向報備制轉變的重要一步。但對於基金公司來説,若不醫好“規模饑渴症”和“政策依賴症”,“吐血拼首發”的頑疾短期內恐難治愈。

  早在2007年,基金公司“拼首發,輕持續”就是個市場熱議的話題。當時業內人士大多將原因歸結為發行批文稀缺,導致基金公司將大量資源傾斜于首發。然而,隨著基金髮行制度改革不斷推進,批文的重要性已大大降低,但基金公司“重首發”的“毛病”仍未改觀。

  2010年和2011年,新基金成立數量分別達153隻和207隻,年增速均超過30%,但平均募集規模卻持續縮水,新基金髮行對於基金公司規模增長的邊際效用顯著降低。相反,在市場環境不佳、賺錢效應不再的情況下,發行新基金的成本越發高企。

  按常理來説,當批文不再稀缺時,新基金髮行應在市場之手指引下降溫。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兩年慘痛經歷過後,基金公司發行熱情非但未減,反而變本加厲,甚至賠本也要保“首發”。

  其背後的原因之一是“規模饑渴症”。在大多數股東仍以規模考核基金公司管理層業績的情況下,如何保持規模已成“紅線”。這樣,在基金行業整體規模持續下降時,蛋糕做不大,只能在分蛋糕上動腦筋。而新基金髮行是利用銀行渠道“切別人蛋糕”的最佳時機,這雖然與銀行客戶經理“拆東墻補西墻”式的基金銷售模式有關,但歸根結底,還是基金業的“規模饑渴症”在作祟。

  另一個原因恐怕與基金公司的“政策依賴症”有關。既然監管層開放了6個通道,若不把通道用足,似乎就對不起政策。部分基金公司對政策的理解還停留在過去,忽略了監管層希望借此引導基金公司根據市場環境和投資者需求發行産品的初衷。

  毫無疑問,基金髮行制度的市場化改革是正確且必要的,但這兩年市場演變的結果出乎業內人士預料。細想一番,也不奇怪——雖然發行批文不再稀罕,但行業準入牌照依然稀缺,這就決定基金公司股東以規模求盈利的衝動依然存在;雖然基金數量逼近千隻,但仍未見小基金清盤,這説明股東仍有餘錢承擔“袖珍基金”的生存成本。

  實際上,基金業遠未像有些人所言屬高度市場化行業,可能在薪酬等方面高度市場化,但仍有很多方面亟待放鬆管制,打開空間。而對於基金公司而言,如何真正按市場規律辦事,適應監管政策的放開?答案很簡單——持有人利益為先。 余喆

熱詞:

  • 基金公司
  • 基金髮行
  • 首發
  • 基金行業
  • 吐血
  • 新基金
  • 基金銷售
  • 治愈
  • 基金業
  • 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