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自主招生不應增加考生負擔 委員建議採用統一測評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2日 12: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陳曉琪、曹子琛3月9日報道:自主招生剛誕生時,秉持著“高校獲得更多招生自主權,學生獲得更多選擇權”的初衷,而之後似乎走入了一個怪圈,各方的質疑聲也是源源不斷。

  2011年,“華約”唱罷“北約”登場,“同盟”隨即開考,各高校仿佛陷入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集體作戰。自主招生到底是創造了更多機會,還是給考生施加了更多壓力?對於高考而言究竟是路越走越寬了,還是越走越艱辛?

  在全國政協第十一屆五次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黃震在關於進一步改革高校自主招生的提案中建議,規範聯考,統一採用第三方測評系統,自主招生錄取後不再參加高考,並給與考生更多選擇權。

  黃震委員在提案中指出,近兩年,從華約、北約、同盟的聯考到各名校自主測試的車輪戰,自主招生引起了褒貶不一的社會反響。主要反映的問題包括考生為增加錄取機會四處奔波參加各自為政舉行的筆試,既要抓高考,又要準備自主招生,增加了學生的負擔;高校擁有的自主招生權不過是給學生幾十分的錄取優惠,“偏才”、“怪才”還是難以獲得進入大學的路徑;學生參加高考後最終只能拿到一張錄取通知書,學生的選擇權並未擴大。此外,目前自主招生人數只佔高校總招生人數的不到千分之三,對基礎教育的影響與引領作用有限。

  黃震委員認為,2010年7月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已明確了高考改革的方向是“按照有利於科學選拔人才、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維護社會公平的原則,探索招生與考試相對分離的辦法,政府宏觀管理,專業機構組織實施,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學生多次選擇,逐步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制度”。我國高校從2003年起開始進行自主招生改革,今年自主招生已經進入第10個年頭。高校自主招生的改革,事關素質教育的推進和創新人才的培養,按照《綱要》精神,我國自主招生制度亟待進一步完善。

  我國自主招生的路要怎麼走?對此,黃震委員給出了三點建議。他表示,自主招生可安排在統一高考前,主要是選拔具有創新潛質和學科專長的學生,授予試點和試驗高校更大的自主招生權,學校自主招生錄取的學生,不再參加統一高考,實行真正意義的申請入學制。同時進一步擴大試點和試驗高校自主招生規模,讓更多具有創新潛質和學科特長的學生通過自主進入高校,帶動基礎教育走出應試教育誤區,推進素質教育。

  此外,黃震委員認為,應將現有自主招生大學聯盟與聯考脫鉤,將聯考發展為專業化、社會化測試。他指出,測試可以是學業水平測試,類似美國的SAT或ACT;也可以是單一學科的測試,類似託福、雅思。測試由第三方社會機構組織,高校可根據其人才培養的理念,自主認可一個或多個測試,作為自主招生評價學生的依據之一。學生自主選擇參加考試。

  同時,考慮到考生利益,黃震委員建議允許考生有充分的學校選擇權,在自主招生中,學生可以根據大學的招生條件,自主申請多所大學的自主招生,可以同時獲得多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然後再根據學校的育人理念、辦學質量、錄取專業、獎助學金情況,選擇心儀的就讀學校。

熱詞:

  • 自主招生
  • 招生自主權
  • 考生
  • 招生人數
  • 考試招生
  • 評價學生
  • 測評系統
  • 高考改革
  • 委員建議
  • 黃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