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改革難易辨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0日 06: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今年是鄧小平南巡講話20周年。改革之聲再次震天價響起來。有人統計,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改革”一詞出現了近70次,彰顯本屆政府在最後一年任期裏攻堅克難的堅定態度。

  2月23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寧要微詞,不要危機》,為改革鼓與呼。

  現在有一種説法,就是“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講,容易的都改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全是難啃的‘硬骨頭’,不能回避也無法回避”。依據這種説法,還有一種具體的解釋,就是我們的改革之所以能夠順利推進三十多年並取得巨大成就,究其原因是一個帕累托改進,即一項經濟政策能夠至少有利於一個人,而不會對任何其他人造成損害。先易後難的增量改革是在原有的計劃體制之外另開闢一塊,從而釋放出民營經濟的活力。而現在,帕累托改進讓步於相對剝奪感,對於先做大蛋糕的共識讓步於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切好蛋糕的呼籲。軟柿子都改完了,剩下的都是硬骨頭。

  改革有易有難,這一點我也不全部否認。但是,若是讓我認同以前的改革都是容易的,都是“軟骨頭”,而今後的改革全是難啃的“硬骨頭”,那得需要用事實來説服我。

  改革從來沒有過一帆風順的時候,中國的改革也是如此。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改革,經歷的艱難曲折,風風雨雨,我這裡不詳説了。就説鄧小平南巡講話那個九十年代的改革,中國人民衝破了“姓資姓社”的束縛,確立了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搞市場經濟的合法性基礎。放到20年後的今天來看,這一涉及到政治觀念和經濟體制的重大改革,決不能説是容易的事情。“事非經過不知難。”我們這一代經過“姓資姓社”運動的人,太知道改革要破除“姓資姓社”有多難。我們的“鄧大人”一生三落三起,至少有兩次是因為被指斥“姓資”而打倒的。他老人家在88歲高齡時帶領中國人民衝破“姓資姓社”這個幾十年的政治緊箍咒,“左”的那一套東西,請問:這容易嗎?“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我再舉一個不容易的例子。儘管不是改革造成的,卻是在改革中經歷過的。朱鎔基在2003年1月27日《值得紀念的五年》講話中説:“過去的五年,是新中國發展史上一個相當特殊的階段。一是正面臨着世界經濟不景氣,亞洲金融危機對亞洲許多國家都造成了災難性的影響;二是面臨國內大量困難,包括1998年的特大洪水、1999年的相當大的洪水,遭受了自然災害;又正趕上産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國內市場不景氣、生産萎縮,造成1997年1000萬職工下崗失業。”現在的改革再難,大概也沒有“1000萬職工下崗失業”那個時期推進改革之難吧!如今的國企賺得盆滿缽滿,我總覺得不能忘記當年的那些下崗失業職工做出的犧牲。誰忘記了改革的艱難和那些為改革做出過犧牲的人們,誰説他們容易,誰就是數典忘祖。

  改革遇到的不是改革本身的難易問題,而是改革碰到了自身的利益,再容易也變成格外難啃的“硬骨頭”。最容易的改革是高唱改革,空喊改革,挂在嘴上的改革,看別人改革,讓別人改革,或改革別人。舍此之外的改革,總體上説不分先後,都是知易行難。

熱詞:

  • 改革
  • 相對剝奪感
  • 姓資姓社
  • 硬骨頭
  • 人民日報
  • 軟骨頭
  • 政府工作報告
  • 寧要微詞,不要危機
  • 值得紀念的五年
  • 帕累托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