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漲”字背後有何蹊蹺?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6日 19: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天津網-天津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發燒”的肉價、“高企”的菜價、“跟漲”的大宗商品、“待漲”的水電油氣……當前物價雖已“高位回穩”,但“控物價”形勢依然嚴峻。

  糧食豐産,食品卻領漲;産品提價,企業仍喊虧;兩頭訴苦,中間直喊冤面對撲朔迷離的物價矛盾,代表委員們尋根究源、建言獻策。

  糧食豐産了 食品卻領漲

  在新一輪物價較快上漲中,食品價格被視為“領頭羊”,讓百姓感覺“餐桌負擔”越來越重。

  央行發佈的2011年第4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顯示,68.7%的居民認為,當前物價“高,難以接受”。

  百姓感受背後有統計數據支撐。去年8月以後物價漲幅雖然開始回落,但全年5.4%的漲幅仍遠超年初4%左右的預期目標,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1.8%。

  令人費解的是,我國糧食産量實現“八連增”,為何食品價格仍大漲?

  對此,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委員認為,“表面上看農業豐收了,食品價格不存在大幅漲價的基礎條件,之所以出現急劇攀升,與去年的投機性炒作、一直以來糧食生産結構性弊端,以及調控預警相對滯後都有關係。”

  産品已提價 公司仍喊虧

  涉足食品行業的天津華明集團董事長劉乃蘭委員已年近七旬,她常常逛菜市場,也感覺當前物價偏高,她道出了“成本上漲”剛性拉高物價的無奈。

  “糖價從十年前每噸1000多元漲到4000多元,另外人工、水電等其他成本也在上漲,食品廠生産的冰激淩出廠價雖提高三四毛錢,但依然利潤微薄。”劉乃蘭委員説。

  對於成本推動,青島即發集團董事長陳玉蘭代表也深有同感。她説,作為一家主營紡織服裝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去年僅用工成本就增加20%。

  融資遭遇“趁火打劫”,也是企業轉嫁和推高産品價格的重要因素。天津一位全國人大代表告訴記者,由於銀根收縮,貸款指標競爭激烈,銀行變相“抬價”導致企業融資成本大增,企業只能給産品提價。

  另一個物價推手是國外“輸入性通脹”。歐債危機發酵,大宗商品價格頻繁波動,一些國家濫發貨幣“救市”,對國內物價上漲形成潛在支撐。

  兩頭訴苦 中間喊冤

  菜農抱怨“賣賤”,市民抱怨“買貴”,中間環節則抱怨“錢難賺”,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怪現象”?柴寶成委員認為,蔬菜流通環節多、流通費用高是“主兇”。

  “除了環節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也是主因。”一些物流行業的代表委員説,長途公路運輸返程空載率高,利潤三分之二繳了過路費和油費,“雁過拔毛”的各種罰款更不用説。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等人表示,當前國內蔬菜流通成本佔最終菜價的三分之二;國內物流總成本在GDP中佔21.3%,而發達國家僅為10%左右。擠壓流通成本可為“降價”提供空間。

  新華社記者劉元旭 劉敏 王海鷹

  (據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

熱詞:

  • 食品價格
  • 救市
  • 怪現象
  • 高企
  • 發燒
  • 成本上漲
  • 菜價
  • 蔬菜
  • 豐産
  • 代表委員